連年征戰,不只是宋朝兵力緊缺,便是川渝也人口銳減,雖然許烜熔、白秋雨這些年不斷對外募民,也無法阻止兵災之下衰減的人口。
只是在丁言志的提議下,姚若愚親下旨意,開啟西部和北部的邊境大門,從甘肅、西寧、烏斯藏三地徵召了近十萬青壯,用以填補緊缺的兵力。
穿越這麼多年,除了姚若愚修為精進神速外,楊仁杰、符峰等人雖然實力進步速度比不得他,但是也已經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統帥,所以哪怕麾下大半都是塞外人,卻也毫無忌憚。
短短一個月時間,四支集團軍已經全部組建完畢,而後楊仁杰和韓德讓已經分別率領前往思州和夔州,和項蓓蓓、符峰一起駐守邊境,等待接下來的命令。
至於黑龍軍、鴛鴦軍、獸神軍、開山軍、灕水軍、無畏軍、放逐軍、白狼軍、迅風軍、西涼軍、巴山軍、神鷹軍、熊爪軍、陷陣軍、天策軍、天罡軍、平山軍、紅衫軍這十八支大軍,除了紅衫軍因為蔣思羽不在,其餘大軍都是先後開拔,前往南北邊境。
與此同時,姚若愚也已經孤身離開了成都府。
現如今,大文的七境強者已經增加到了十七人,其中如丁言志、許烜熔等人自然是留守成都府,而完顏孔雀、牧劍天、蘇晶、龍程四人已經前往重慶路,和楊仁杰、符峰、項蓓蓓、韓德讓一起坐鎮重慶路。
有他們在,文朝不說固若金湯,卻也不是尋常兵力就能攻破的,哪怕是有八境出手,有丁言志和許烜熔在,也足以支撐到姚若愚趕回。
而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突然離開,是為了目前正在京兆府的完顏帝一。
此次華夏局勢崩壞,完顏帝一等舊金高層已經重新奪回了陝西路和甘肅路,其他人先不說,昔年雄踞潛龍榜榜首十幾年的完顏帝一如今恐怕已經踏入了八境,有此人在北方蠢蠢欲動,姚若愚等人絕不敢貿然對宋朝動兵。
要想出兵攻伐東南,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掉正在北部邊境外虎視眈眈的後金王朝。
透過欽查府和秘生府的探查,姚若愚已經知道了後金的構成,其中完顏爪牙、完顏和期等舊金高層執掌的兵馬不算,後金最強大的軍隊就是完顏帝一的沙兵。
早在六境時候,完顏帝一的沙兵秘術就能召喚出數千沙兵,如今已經踏足八境的他,彈指之間就能召喚出四五萬沙兵,等於說光是他一個人就足以匹敵數支大軍。
對於如今兵強馬壯的大文王朝來說,後金的其他軍隊都不足為慮,唯一需要忌憚的就是這支沙兵組成的軍隊。
所以姚若愚這次孤身前往京兆府,就是為了解除這個心腹大患。
*——*——*——*
隨著許烜熔創立道門,先後有遁甲宗、三清山、逍遙軒、丹霞山等十幾家道家宗派前來投靠,期間也在南宋境內惹出了不小的風波,幸好這些宗派多是高手,南宋又恰逢東瀛在江南路襲擾,也無力阻撓他們,只能任憑這些道家宗派逐一遷居至川渝。
為了幫許烜熔更有把握將道字魂符昇華至大道之列,各家宗派也在張真傳的建議下,紛紛取出了自家秘藏的典籍,以供許烜熔閱覽借鑑。
這一個月以來,許烜熔除了處理九部政務,便是在相國府內翻閱道家典籍。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她將這十幾家的道典逐一翻閱了個遍,以她如今身懷起源天道的根基,很容易就將這些道典的核心精髓推演而出,繼而彼此交匯融合,增補著她的道字魂符。
過了良久,許烜熔放下手中道典,默默看了眼窗外。
這一刻,自上大學後,直到穿越至今,這近十年的經歷如走馬觀燈般在她腦海中一一浮現,一幅幅畫面幻滅不定,而隨著大量畫面最終消散,唯一剩下的那些就是這些年和姚若愚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十年時間,兜兜轉轉,每次總在最後一刻橫生波折,或許這就是天命吧!命裡無緣,無需強求,從此天上人間兩殊途,你參那人間法,我尋那天上路,從今往後,你我再無羈絆。)
心中喃喃自語,許烜熔緩緩閉上眼睛,霎時間,與她心魂聯絡的起源天道如似受到某種牽引,浩瀚偉力化柱而下,轟然灌入她體內,衝入到全身百骸,洗滌著那肉眼無法看到的,名曰情愫的“羈絆”。
足足半個時辰後,這股波動方才漸漸散去,唯有那屬於天道之力的威壓縈繞不去。
靜坐調息良久,許烜熔慢慢睜開眼睛,往日靈動的眸子如今多了幾分沉靜和淡漠,如那高高在上的神祗,似摒棄了凡塵萬事的仙神。
道家至境!
太上忘情!
*——*——*——*
收回目光,姚若愚臉上古井無波,可是唯有了解他的人,才能看出他內心深處的苦澀。
同為天道參悟者,陝西與四川又相隔不遠,他自然能感知到許烜熔引發的動靜,也同樣能感知到對方心境的變化。
摒棄感情,一心求道!
從此之後,那個與自己情愫糾纏的萌萌噠再也不會存在了,會出現的,只有那個靜心修行,安心尋道的許烜熔。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嘆了口氣,姚若愚心神凝聚,沉入紫府。
如今他的紫府內,靈海已經蔓延至十萬餘丈,浩瀚的真元力如霧態的黑色水晶,堆積在靈海之內,他的心魂則是正懸於靈海上方,身周除卻終結、起源兩大天道演化的黑、白二光,便是若干個大小不一的魂符。
除了仍處於殘缺狀態的儒字魂符,便是生、死、有、無、因、果這些都是輪迴天道衍生而出的大道魂符,其中無、因、果四道魂符接近完整,有字魂符略小一些,生、死字魂符最為殘缺,似乎是剛剛凝結不久。
現在的姚若愚已經掌握有起源和終結兩門天道,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參悟輪迴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