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他神態恭敬,盤工不禁打量了他數眼,忽地笑道:“小子,老夫記得你前面不是戒備心很重麼?怎麼,看見好處就這副姿態了?”
被他嘲笑,姚若愚卻是面不改色,淡然笑道:“既然見過了前輩的大神通,又有這天尊和十二金仙的傳承石像在前,晚輩再是謹小慎微,也不得不信。”
盤工笑而不語,大袖一揮,再度以那大挪移的手段帶著姚若愚來到一座鋼鐵澆灌成的巨大山峰上。
方才落地,姚若愚就皺著眉頭看向腳下,這座鋼鐵山體內似乎蘊藏有一股極為澎湃的炎熱力量,使得整座山嶽非但隱隱透出幾分紅光,更是散發著濃郁無比的熱氣。
整座山峰佔地約有三百來丈方圓,邊緣怪石嶙峋,森森巖柱林立,一尊三十丈高的火爐如一輪烈陽懸掛在山峰中央,不停吞吸著山體內的炎熱力量,散發出無盡的熱量。
凝視那尊火爐,盤工嘴唇微微抿起,肅然道:“先給我七滴精血,然後你在旁邊修行就行了。”
姚若愚微微點頭,割破手指逼出七滴精血,隨後看著盤工將七滴精血連同劍胎、先天神魔煞氣一起送入了火爐內,這位實際年紀已經超過百歲的老人大袖飛舞,十指變幻,道道靈印凝聚浮現,不斷地沒入火爐,在表面激發出了一道道赤金色的霞光。
姚若愚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見爐內焰光由烈而緩,也放下心來,轉身挑了個角落坐下,也不計較環境惡劣,開始參閱起廣成子所傳的《奕劍道》。
《奕劍道》可謂是劍仙祖篇,天下劍法劍術之根源,哪怕是曾經名震華夏的《心間秘劍》,也比不得這門可洞悉九境玄妙的劍道祖篇。
自穿越開始,姚若愚憑一部心間秘劍殘卷,溫養劍意於鞘內,後在合州城臨陣參悟劍道之意,就此才算是真正踏上了劍手道路。
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突然穿越而來,只有一部呈現於紙面的劍術經文,靠著詭術的相容百家,憑藉自己的直覺竊取他人意境,如完顏刺宋之殺道,《冰心訣》之冰冷,內心不甘不忿之戾念,東鱗西爪地拼湊出了一門毀滅劍道。
而後轉戰東南,杭州、溫州、東海,於合州兩戰大金,最終於七聖會武期間觀混沌有感,竟是讓他走狗屎運一樣感悟出了終結之道。
他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劍道,只是這一路走來,見過了太多的華麗風景,完顏刺宋的殺意,趙天驕那身為驕子的傲氣,耶律羽肩揹負復國之任下的風流飄逸,王立於秩序之執著,楊延昭的豪情義氣。
劍為百兵之首,創下有劍仙風流的傳奇華章,本應該是凌駕於萬家兵器之上的弄潮兒,可是放眼天下,風流人物無數,楊延昭的拳、完顏帝一的戟、張子強的斧,可是其中身為劍手的卻是寥寥無幾。
天下六位至尊最強的八境帝尊中,槍、斧、戟、弓,竟是無一人佩劍。
八境以下,七境中提三尺青鋒之人亦是不過區區數人,其中也唯有異宗一人雄立巔峰,和其他武器御主齊名而峙。
劍道後繼無人矣?
劍仙就此終塵兮?
誰說的?
先有完顏穹宇以天子劍道踏足錦繡第三,後有他妖劍姚若愚一步登臨錦繡榜第二位,黎歡、崔巧心、黃新媛、牧劍天俱是劍道了得之輩,他們哪個未來不能夠挑起劍道的擔子?
想想每個人尚未習武前,哪個會沒有過白衣飄飄,仗劍江湖的俠客夢想,哪怕是許多人半途中改練了其他武器,但是心中對於他們這些始終堅持在劍道上行走的劍手,又何嘗會沒有些許的羨慕情緒?
以往劍道對姚若愚來說,如一汪看不到底的深海,唯有靠著自己一點點探身撈取,或從先輩撈起的事物中借鑑,才能逐步領略劍道的玄妙風姿。
但是這門《奕劍道》的出現,就如在漆黑無光的海面上,為他點亮了一盞明燈,雖然照亮的範圍並不算大,但是也足以讓他盡情瀏覽到劍道魂境中的無窮風采。
一念起則劍道盛,當他意念越過魂境中段的深度繼續往下探索的時候,原先穩固於魂境中段的魂念也是悄然昇華,在姚若愚尚未反應前,已然昇華至了魂境高段,並且還在不斷地向那一線巔峰緩緩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