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姚若愚挑起眉毛,不過他也沒細問,城邦律法是當年他和白俊儒等人一起制訂的,因為以前不懂這些,所以是按照以往律法為基礎改的,有漏洞也是正常。
“第二,權臣太多,臣居君上,時間久了,定有生變,”文遠才長眉皺起,不解道,“草民不懂,為何王爺會將權力分發如此多,別的不提,光是秋雨兄一家,一門兩部長,何等榮耀,又是何等權力。”
白秋雨聞言不覺尷尬一笑,他知道文遠才的性格就是這般,所以也沒生氣,郭奉節則是在旁嘻嘻直笑,一副看熱鬧的模樣。
姚若愚見狀也是一樂,調侃地看了眼白秋雨,然後才問道:“第三呢?”
都說到這裡了,文遠才也不猶豫,徑直道:“第三,君王久不在,據草民所知,王爺近半年來,幾乎只有一半的時間留在城邦,其他時間都在外面,城邦目前規模不大,無法與宋朝相比,若是王爺久不在此,時間久了會失民心。”
姚若愚聽到這兒,忽然問道:“先生覺得,民心在於本王自身麼?”
文遠才聞言不覺一怔,隨即姚若愚看向郭奉節,含笑道:“先生又是怎麼看民心的?”
他問的突然,郭奉節卻似早有預料,不慌不忙地一抖衣袖,這才作揖道:“政治清明,則民心安定。”
“不錯,”姚若愚點點頭,笑道,“這也是本王所想,若是城邦政策英明,讓百姓人人有家住,人人有飯吃,人人不愁生計,民心如何會失?”
文遠才聞言微微沉默,而後作揖一禮,不再多言。
姚若愚看向郭奉節,笑道:“先生呢?又有什麼建議?”
“人口,農耕。”郭奉節含笑道。
姚若愚聞言微微一怔,思索數息後忽然一驚,頓時一拍大腿,頷首道:“若非先生提醒,我等幾無察覺。”
郭奉節所說的,是文邦目前暫時無人察覺的一個問題。
因為姚若愚當年吸收流民的政策,使得釣魚城和合州城的人口暴增,再加上接下來即將把境內鄉鎮百姓全部遷居到正在建造的移通城和三江城中,估計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整個文邦的人口會達到將近五十萬。
如此龐大的人口,每日所需的糧食也是海量的,然而城邦境內適合種植莊稼的土地其實不多,大部分糧食要靠從外購買。
現在因為屬於宋朝藩國,所以還能從宋朝境內購買,但是將來倘若秦檜或其他勢力對他們發難,一旦切斷糧食來源,那城邦數十萬人就將面露無糧可食的境地。
瞧見姚若愚居然如此快醒悟,郭奉節眼中劃過一絲欣賞,隨後作揖道:“嘉文願為文邦臣子,還請文王允許。”
回過神來,姚若愚微笑道:“我邦如今高層官位已滿,暫無空缺,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先屈才到移通城擔任城街總管?”
“城街總管?”郭奉節聞言微微愣神,顯然沒聽過這個職位。
“這是本王新創,職責是管理城內街道的大小事務,”姚若愚解釋了下,然後道,“每半年會有一次考評,若是工作優秀,自然能夠晉升。”
郭奉節頓時明白過來,稍稍沉吟,頷首道:“自無不可。”
見姚若愚看向自己,文遠才思索片刻,作揖道:“草民也願為貴邦臣子。”
姚若愚含笑道:“移通城半年後會建成,屆時會有刑部分堂,管理城內刑事案件,先生可願為分堂堂主?”
文遠才聞言當即頷首道:“自然願意。”
郭奉節與文遠才都知道自己畢竟剛到城邦,縱然稍顯才華,卻也不會一步登天成為高層,所以能夠擔任中層管理,已是非常滿意。
同時,姚若愚對二人也是相當滿意。
自西夏遺族叛變之事後,姚若愚也仔細考慮過了,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將權力牢牢把住的策略的確有些問題。
許烜熔、宋凱的確有大才,楊仁杰等人也不錯,但是光靠他們這些人,根本撐不起一個偌大的城邦,更加別提今後城邦規模可能還會增長,屆時就算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也根本忙不過來。
所以姚若愚才會允許各城可以組建一鎮之軍,這樣能夠在戰事緊急,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彌補文藝軍整體數量太少的問題。
然而放出軍權這是軍事方面的,文政方面,他們還是需要更多的人才。如白秋雨這次引薦的郭奉節與文遠才,雖然初次見面看不出究竟,但是剛剛那番交流卻也顯露出幾分才華,所以姚若愚才會給予他們兩個中層管理的職位。
看著郭奉節與文遠才,姚若愚忽然想到,若干年後,城邦內會有多少賢才,自己麾下又會有多少文臣武將。
想著想著,他竟是有些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