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耶夫的情感宣洩持續了好長時間,眼淚珠子把手背和袖子都染溼了。
要是換一個年輕人,也許會覺得阿利耶夫這樣的領導人太軟弱,不成器。蘇城卻在心裡暗暗點頭。
能哭的出來才好啊。
亞塞拜然的狀況,爛的就像是一鍋泡了三天三夜的泡麵,再好的筷功也別想夾起整根的面。
鐵腕領袖在這種局勢下根本沒用。阿利耶夫要想上臺,靠的只能是合縱連橫。
怎麼合縱連橫?利益是一方面,放的下身段也很重要。
相對於剛剛成立的亞塞拜然共和國,蘇城稱得上是財大氣粗,為了儲量數十億噸的阿齊久油田,拿出三五億美元,眼都不會眨一下。可身段問題,就不是他能幫忙的了。
放得下身段,大約就是阿利耶夫最大的砝碼了。
蘇城回想著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能哭會哭的領袖們,緩緩開口道:“我是一名中國人,對蘇聯的強大,我記憶猶新。在我看來,蘇聯的解體,不是因為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而造成的,恰恰相反,蘇聯的解體是因為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放權造成的……西方的自由民主是否可以令亞塞拜然富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定需要經驗和智慧。阿利耶夫閣下,你有豐富的執政和外交經驗,熟悉亞塞拜然周邊的國家情況,與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關係良好,又能尊重亞洲和歐洲各國,是最適合亞塞拜然的總統。我支援您,是為了做正確的事。”
蘇城的一隻手被阿利耶夫緊握著,抽都抽不出來,於是他也緊握住阿利耶夫枯木般的大手。說著冠冕堂皇的話。
話是冠冕堂皇的,但內容絕對是斟酌再三以後才說出口的。
有了資金,阿利耶夫的焦慮輕了許多,政治思維再次佔據了主導,聽的連連點頭,道:“亞塞拜然國小力弱,就像是歐洲的小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學習夾縫中生存的技巧。埃利奇的政策。效果差,花費大,口口聲聲說要解決邊界糾紛,卻不願好好談判,寄希望於武力干涉。偏偏他又不信任軍隊,隨意裁撤軍方幹部……”
說到現任總統,阿利耶夫果然是一肚子的牢騷。
這些話,也只能對著支持者說了。
蘇城就著他的話,贊同道:“埃利奇別伊就是一個學者。學者可以啟迪人民,不可管理人民。從他不肯與赫魯曉夫握手就知道了,他哪裡是政治家。演員和祭品還差不多。反觀阿利耶夫閣下,您的工作和政績都是實實在在的……”
握手的掌故,發生在1963年。埃利奇別伊當時已經26歲,在埃及從事翻譯工作。正巧赫魯曉夫視察盧克索市,埃利奇別伊和一眾蘇聯專家受到了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埃及總統納賽爾,伊拉克總統阿里夫。亞塞拜然最高蘇維埃主席阿里漢諾夫和阿爾及利亞總統本貝拉,一共五名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接見。然而。當受到接見的蘇聯專家都和領導人們握手致意的時候,埃利奇別伊拒絕了。他只和阿爾及利亞總統本貝拉,以及另一名歌手握了手,以此來表達他的抗議和對這些國家領導人的政策的反對。
這麼得罪人和不禮貌的事,得是多大的心臟才能做!
這麼危險的表達方式,得是有多不理智的人才會選擇!
蘇城自己肯定是不會做這種事的,哪怕明知道蘇聯要完蛋,他也不會做,那可是1963年,離蘇聯解體還有將近30年,能活到鐵拳力量衰落,那得是多大的運氣。
正常人都不會做這種事。估計只有偏執狂,才能對自己這麼狠。
偏執狂也許能在各個領域成功,唯獨不能做好一名政治家。不懂因勢利導的人,做一個政客,十有**也是討人厭的角色。
當然,自1963年開始,埃利奇別伊就算是火了,堪稱亞塞拜然最著名的**旗幟。每過一段時間,他還知道刷一刷聲望,不停的宣揚自己的主張,且撰寫了50多篇論文。
最終,埃利奇別伊終於等到了蘇聯衰敗的鐘聲,在1989年成立了亞塞拜然人民陣線。
隨著蘇聯的倒臺和亞塞拜然的政治選舉,埃利奇別伊毫無疑問的登上了國家大舞臺。
他的經歷,若是用中國歷史來做對比,有一半能在孫中山孫大炮身上找到影子。
以個人論,他比孫中山做的好,至少執政了兩年,實踐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同時證明了那些看似美好的東西全是不切實際的東西。
以黨派論,埃利奇別伊大約就是汪精衛的水平,上臺以前掌聲一片,還是不畏權貴的代表,上臺以後,卻是臭名遠揚,不僅令人民陣線分裂,最終還散成了一片。
在蘇城看來,埃利奇別伊做一任祭品,受人膜拜一番,就是最高價值了。
真的要管理國家,還是得阿利耶夫這種老官僚才可以。
亞塞拜然可沒有成熟的文官制度,舉一個生手上臺,這國家也就被練手了。
或許是靠邊站太久了,阿利耶夫的信心說不上充足,聽著蘇城的話,不禁感慨道:“埃利奇別伊的聲望太高了,握手事件後,他就成了亞塞拜然最有名的反抗者。他公開宣傳反對‘極權制度和帝國制度’,最後被判汙衊蘇維埃現實生活的罪名,還坐了監獄。蘇聯解體以後,他受到的傷害,他承擔的風險,全都變成了勳章……”
“亞塞拜然人選他是為了他的勳章,但生活不能只靠勳章。”蘇城安慰阿利耶夫道:“蘇聯解體的時候,共和國人對蘇聯想必是充滿了厭倦,自然不會在解體之後選擇你。但是,埃利奇別伊執行政務以後,情況怎麼樣,大家恐怕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種錯漏百出的領導人,還能繼續執政下去?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