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皇帝還小,沒有獨自理政的能力,自然不可能去御書房處理國事去。
而在內閣,還能及時與楊士奇他們做出交流,省下不少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至於楊士奇三人願不願意和他在同一個辦公室,那就不是他們能決定的了。
之前積攢的國事太多了,一件一件去處理,不知道得到什麼時候去。
“楊閣老,你們把所有的奏疏按照輕重緩急都分好,然後交給我處理。”
楊軒直接吩咐道。
其實這事兒用翰林院的年輕官員也是可以的,不過他們沒什麼經驗,影響效率。
遠不如楊士奇三人來的快。
於是在四人的分工合作下,一件件國事被快速處理好,然後送到張太皇太后面前審閱,批紅。
儘管以楊軒現在的權力,可以不用做這些事。
但這是流程,也能體現對太皇太后的尊重。
畢竟手握軍政大權的楊軒,現在不管做什麼,都有很多人在盯著,很是敏感。
他若是直接越過太皇太后頒佈政令,難保不會被認為他有謀反的心思。
要知道,朱瞻基還有幾個弟弟,大明的藩王可還有不少呢。
隨時都有可能起兵勤王,到時候,天下又得大亂。
所以,該有的流程是必須要有的。
現在的大明,正處於風口浪尖上,實在是不能亂。
楊軒手中的這十萬禁軍,就是最後的保障。
半天下來,重要且著急的國事楊軒都處理的差不多了。
目睹全程的楊士奇三人心裡一陣感慨。
雖然他們早就見識過了,但是楊軒的效率實在是讓他們望塵莫及。
“啊~”
“現在天色不早了,你們也可以回去了。”
“這幾份奏疏我親自拿去給太皇太后審閱。”
楊軒起身伸了個懶腰,看著楊士奇三人說道。
“好,鎮國公,那我等三人就先告辭了。”
楊士奇三人躬身行禮,離開了內閣。
而楊軒也沒耽擱,拿著最後批閱的奏疏也離開了內閣。
此時太陽即將落山,距離宮門落鎖也沒多久了。
楊軒加快腳步,將最後的這幾份奏疏拿給了太皇太后審閱,批紅。
接著,又去看了看小皇帝。
近些天,他可能沒什麼時間去教小皇帝,要先處理積攢的國事,只能先讓于謙辛苦辛苦了。
走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周圍空蕩蕩一片,連個同行的人影都看不見。
楊軒的背影看上去有些孤獨。
他越走越遠,身影沒入了門洞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