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和朱棣都是很重視火器的。
大明如今的火炮,可以打到兩公里左右的敵人。
韃靼騎兵進入火炮攻擊範圍之後,朱權直接下令開炮。
一顆顆實心鐵球,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最後落在韃靼騎兵中間。
以至於有些敵人衝著衝著,就裂開了。
場面無比血腥。
雖然這第一輪炮擊對韃靼騎兵的衝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數萬騎兵一起衝鋒,根本不是打一輪炮就能攔下的。
而此刻的神機營炮兵,正以最快的速度清理炮膛,裝填火藥,炮彈,點火。
兩公里的距離並不長,衝鋒狀態下的騎兵,眨眼便至。
就這點時間,能打幾輪炮就打幾輪炮。
要儘可能地打亂韃靼騎兵的陣型。
轟!轟!轟!
雖然韃靼騎兵依然在頂著炮火衝鋒,但是在幾輪炮擊之下,他們的陣型還是不可避免的亂了。
在距離明軍陣營還有百步左右的的時候,神機營火銃兵已經舉起了手中的火銃。
他們神色冷峻,面色不變,在韃靼騎兵距離他們不到五十步的時候。
齊齊開火!
炒豆子般的聲音響徹在場中。
可以看到,位於前方的韃靼騎兵齊齊落下馬來。
然後被後面一排的騎兵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這樣的戰鬥,騎兵落下馬來,就只有死路一條。
此刻剩下的這點距離,根本不足以讓火銃手再發射一輪。
他們齊齊後退,將這最危險的第一排,交給了長矛兵和盾牌兵。
他們需要頂住韃靼騎兵的衝擊,消耗掉對方的銳氣。
這就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騎兵。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對付遊牧民族的騎兵,基本上都是先讓步兵頂在前方,消磨掉對方的銳氣,然後才是騎兵壓上。
遊牧民族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他們的馬術比中原王朝的騎兵更好。
而且中原王朝騎兵一直是短板,僅有的騎兵也必須用在關鍵時刻。
這也導致了步兵的傷亡一直很大。
瞭望臺上的朱權冷靜的看著這一切。
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就藩領兵作戰,早就習慣了戰場上的血腥。
朱權立馬下令讓騎兵壓上,從敵人的側翼進行攻擊。
由於丘福葬送了三千三千營的精銳騎兵,朱權現在能用的騎兵並不多。
為了統一指揮,他將三千營剩下的騎兵和五軍營與神機營的騎兵整合起來,全部交由李遠和王忠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