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聽著楊軒的話,默默將這三樣東西的樣子記在心裡。
既然是能解決大明糧食的東西,那對大明來說,就極為重要。
無論如何,也要找回來。
“我大明雖地大物博,但也有很多東西,是從外面傳來的。”
“西漢武帝時期,曾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給我們帶回來了諸如胡瓜等好東西。”
“大唐透過絲綢之路,與西域諸國外交密切,同樣引進了不少好東西。”
“北宋時,引進了占城稻,提升了糧食產量,使得這片土地上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這些東西,皆福澤子孫後代。”
“鄭和,你此番出海,不僅僅承擔著打通貿易路線的重任。”
“同樣,還要引進我大明沒有的東西。”
“只要是能吃的,能帶回來就帶回來。”
“我們也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好東西。”
“你可不能像朝堂上的那些讀書人一樣,認為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就可以瞧不上外夷的東西。”
“自負,自大要不得。”
“需時刻保持謙虛。”
“如此,我大明,才能越來越強大。”
“你肩上的擔子很重啊!”
楊軒語重心長。
“鄭和謹記侯爺所言。”鄭和拜道。
楊軒的這番話語,可謂是用心良苦。
“嗯,圖冊的後面,還有我查詢典籍,和從外邦人士口中瞭解所畫的世界地圖。”
“雖然不是多麼準確,但大致是沒有問題的。”
“你出海之後,也驗證一下這世界地圖的真假。”
“最好能帶回詳細的地圖來。”
楊軒再次說道。
“是,侯爺。”
“嗯。”
隨後,朱棣又交代了一些話,便讓鄭和先下去了。
這時,朱棣看著楊軒,眼神中滿是好奇。
楊軒知道朱棣想問什麼,剛剛他給鄭和介紹圖冊的時候,朱棣可是一直在旁邊看著呢。
“你想問什麼就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