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
準備過江。
小火輪沒有多少人。
畢竟是戰爭時期。一般人很少出遠門。
嗯,從漢口到武昌,已經算是出遠門。普通老百姓很少過江。
“等等!”
“等等!”
忽然有生硬的漢語傳來。
張庸回頭一看。就看到了史迪威。沒錯。是他。
其實,張庸沒有見過史迪威。但是,很奇怪的感覺。一眼就判斷出,對方就是史迪威。
或許是和後世的照片近似度非常高。瘦瘦的。高高的。眼眶深陷。
其實,按照中國人的說法,已經可以稱呼對方老頭子了。他已經五十多歲。比光頭還大四歲。
從1935年到來華夏,史迪威已經擔任了三年武官。一直寂寂無名。
軍銜好像一直都是中校。和平年代就這樣。
你是西點軍校畢業的又如何?不打仗,就無法晉升。
而一旦打仗,軍銜就會快速飆升。短短五年,就做到四星上將。
很顯然,史迪威是一個孤獨的老頭子。
身邊沒有任何隨從。
穿著一套有點發黃的軍裝。沒有軍銜。也沒有任何裝飾。
對於不熟悉美麗國軍裝的人來說,或許根本不會察覺到。史迪威老頭好像一年到頭都穿軍裝?
落魄……
孤寂……
和麥克阿瑟差不多。
話說,此時此刻的麥克阿瑟也是挺低迷的。
事實上,整個美麗國陸軍,都處於非常低迷的狀態。全軍不到三十萬人。國會還要裁撤。
如果不是小鬍子突然對波蘭動手。估計巴頓這些人,都要被強迫退役了。
國會老爺覺得十萬陸軍就足夠了。就連海軍都要繼續裁減。
幸好天空一聲巨響,小鬍子閃亮登場。
救了美麗國陸軍。
救了美麗國海軍。
短短三四年,爆兵1200萬……
黎明前的黑暗啊!
“史迪威先生!”張庸揚手叫道。
用英語叫的。
當時國府上下,懂英語的人很多。然後是懂日語的。
光頭自己也會說一些日語。因為曾經在日本留過學。
“你是……”
史迪威不認識張庸。
他是大使館武官。平時很少外出。
主要是受美麗國自身孤立主義的影響。被國會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