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5毫米重加農炮。總共七十二門。這是兩個完整的重炮兵聯隊啊!
居然一門都沒有損失。難怪進攻不力。
另外,日寇還有大量的75毫米山炮,足足有兩百四十門。
非常恐怖的數字。說明在南下之前,得到了大幅度增強。
還有坦克,五十多輛。
這些重武器,主要集中在臨城(棗莊)和嶧縣兩個據點。
臨城和嶧縣,都是縣城。有比較多的建築物。尤其是嶧縣,附近都是山區,有大量石頭。
日寇利用嶧縣的天然優勢,構築了比較堅固的防禦工事。
南線國軍只有75毫米山炮,想要炸開那些工事,確實比較困難。付出的代價也比較大。
不過,重點不在這裡。
重點依然在圍攻的國軍,都不捨得豁出去。
龐炳勳的40軍……
張自忠的59軍……
湯恩伯的20軍團……
孫連仲第二集團軍……
毫不客氣的話,各有各的小算盤。
加上孫震第22集團軍,可以說是大雜燴。什麼派系都有。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部隊打光了。
換言之,就是沒有人願意死戰到底。戰至最後一人。
尤其是湯恩伯的20軍團夾在其中,似乎有點一鍋老鼠屎攪壞一鍋粥的意思。往往導致不良反應。
默默檢視自己的八個步兵營位置。
它們散佈在戰場的東面山區。和零星的日寇接觸。
作為輕裝部隊,這八個步兵營顯然沒有能力向日寇發起攻擊,只能偷襲。
面對日寇嚴密的防禦部署,它們是沒機會的。
只有將日寇打散了,迫使日寇倉皇突圍,它們才有攔截的機會。
能不能幹掉坂垣徵四郎,或者磯谷廉介,就要看他們的運氣了。
希望運氣不錯……
小火輪離開微山湖。再次進入運河。隨即被一群騎兵攔住。
“報告!”
對方是湯恩伯派來的。
在騎兵的引領下,張庸很快來到20軍團指揮部。
軍團,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基本和集團軍平級吧。在老蔣那裡,20軍團就是第20集團軍。
遠遠的,張庸就看到了很多的大佬。
其中不少人,都是上過歷史教科書插圖的。都是抗日英雄。
所有人的領章,都是兩顆金色三角星。
沒有三顆星的。也沒有誰是一顆星的。
只能說,國軍的軍銜,真的很亂套。中將遍地走。多如牛毛。
反而是他張庸穿著中山裝,沒有軍銜,顯得很特殊。加上過分年輕的臉頰,讓人經常產生錯覺。
“張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