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庸沒有多說什麼。
收攏部隊。
準備撤離。
當然是88師自己的人留下。
其他的部隊,會全部撤走。
在淞滬戰場的那麼多國軍裡面,88師目前的待遇是最好的了。
背靠著租界。有足夠的乾糧。受傷還能得到及時的救治。甚至,可能還會得到一部分的人力補充。
其他的國軍部隊,肯定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他們還在艱苦鏖戰。
尤其是羅店周圍。敵我雙方,都是血流成河。
日寇的傷亡其實也是挺大的。但是它們不像國軍,選擇忽略舊部隊,熱衷於成立新部隊。
導致一眼看過去,番號的數量非常多。但是真正的兵員,其實嚴重不足。
打到後來,說是有一百多個師,其實有的師兵力還不足三千人。甚至不到兩千人。純粹就是擺設。
相反的,日寇的新兵,都是優先充實部隊的。
好像第三師團,傷亡很大,但是新兵補充速度快,所以,兵力始終維持兩萬人以上。
而且,日寇補充的新兵,其實不是真正的新兵。
都是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在鄉軍人。也就是退伍計程車兵。到了戰場,很快上手。
唉……
嘆息。
開戰初期。真的很難。
日寇的綜合實力,真的是太強大了。完全沒勝算的。
切換世界地圖。
發現加賀號航母已經透過大隅海峽。預計最多一個星期以後,就能到達華夏沿海。
如果速度快的話,可能五天以後,日寇的艦載機,就會投入戰場。
到時候,羅店方向,日寇的火力,將會驟然增強。
面對日寇的空中優勢,基本無解。
大規模的會戰,只會白白增加傷亡。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
也不知道目前最高統帥部,有沒有做好大潰敗的準備?如果沒有,從現在開始,就要著手了。
後方工業,能搬遷的儘快搬遷。
人員,能撤走的儘快撤走。
能修築的工事,加班加點修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總之,做好放棄淞滬的準備。將殘存的兵力用於二線。
不能拖。
不能優柔寡斷。
否則,等日寇從金山衛登陸,情況會更糟糕。
然而……
想到老蔣的性格……
要讓他下決心放棄淞滬,恐怕是不可能的。
所以——
這是死局。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