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想到會這麼糟糕。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張庸愉快接受。
他確實需要兵員。需要充實架構。
三個師,不能是空架子。必須滿編。最好是超編。越多越好。
淞滬戰場就是個無底洞。一旦陷進去,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來。所以,準備工作,是越充分越好。
“希望你們旗開得勝。”
“承你貴言。”
“具體的去向……”
“我要帶三個師去南邊。107師、108師、112師。還有67軍軍部。軍長吳珂仁。”
“那好。明天新兵就會陸陸續續安排到各個師。”
“謝謝。”
“言重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明天。你們派人到東城外,十里亭,我也有一些東西給你們。”
“那我就安排廣坤去吧。他現在化名秦嶺。”
“好的。那我就告辭了。”
“請。”
“請。”
詹兆剛將張庸送出來。
閻廣坤帶著張庸離開。
握手。
告辭。
一切盡在不言中。
張庸回到108師師部。吳珂仁已經離開。
師部已經在制定出發計劃。
按照軍政部的安排,67軍必須輕裝。步行。穿越商洛山,到十堰,到襄陽。
然後從襄陽坐船到漢口。再從漢口坐船到金陵。再從金陵到蘇州。
為什麼不走洛陽?
因為湯恩伯的部隊在那邊。不合適遭遇。
此外,還有其他的東北軍部隊要走洛陽。
然而,步行穿越商洛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時的道路,是非常糟糕的。幾乎沒硬底路。都是泥路。坑坑窪窪。崎嶇不平。
如果是夏天,道路被山洪沖毀的話,就更加麻煩了。
估計步行到襄陽,需要一個月!
然後船運,最終到達蘇州,可能又需要半個月。
非常浪費時間。
光是在路上,就得一個多月。
如果是前線需要緊急增援的話,黃花菜早就涼了。
事實上,淞滬會戰就是這樣的。
前線準備的兵力不足。發現需要增援,於是臨急臨忙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