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
“大概多少噸?”
“三百。”
“市場價是多少?”
“每噸估價三百二十大洋吧。”
“那就是九萬六千?”
“如果是有合適的貨主,翻一番是沒問題的。”
“那你怎麼不直接賣?”
“我們還沒有找到穩定的渠道……”
“那……”
“留在贛南也不安全。本來想著先拉到上海,然後再尋找買家。結果沒想到,被徐恩曾盯上了。”
“原來如此。”
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時不我待。
時間不夠。
地下黨已經沒辦法等待買家。
必須儘快脫手。
否則,不但鎢砂會被徐恩曾沒收。人也會被抓。
基本上就是一網打盡。
整條運輸線也會被牽連。連根拔起。
徐恩曾最擅長做這個。
確實,銷售渠道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最關鍵的一環。
畢竟,鎢砂再多,也得有人買不是?
以前走的都是南天王的路線。只需要將鎢砂暗中交給南天王即可。其他都不用管。
但是現在,南天王自己也沒辦法對外銷售了。
不得不說,老蔣有時候,也是很有手段的。否則,也坐不到這個位置。
拉住了德國人。不讓德國人從南天王手裡買鎢砂。南天王的財源,會受到嚴重影響。兩廣事變缺乏財源支撐。自然崩潰。
桂系的李白也有一定實力。然而,他們缺錢。桂系自始至終都缺錢。
沒有南天王的財源,桂系最終也只有低頭認錯的份。重新表示歸順。
“貨在哪裡。”
“海上。”
“電臺聯絡?”
“對。”
“徐恩曾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可能在趕來上海的路上。他已經捕捉到鎢砂的氣息了。”
“他……”
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