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還不止經兩手。
如果中間都是利益關係戶,就不用扣那麼多。到手應該有個70%以上……
“那你看如何安排?”
“正好,我那邊情報三處需要人。辛苦辛苦他們。到那邊打個前站。”
“那就太謝謝了!”
“楊主任,你說這樣的話就見外了。”
“好,不說,不說。”
楊善夫笑眯眯的回應。
然後請他參觀人員訓練考核。卻是又有新兵到來。
處座最近在委座那裡得了不少的彩頭,委座讚譽有加,其他人對處座自然是刮目相看,一般人都願意討好。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人員配備上,處座經常可以獲得優先權。
張庸轉了一圈。發現這些新人都很年輕。都是十七八歲的樣子。似乎是軍校生?
“他們都是黃埔十一期的。”
“啊?”
張庸又驚又喜。
喜的是,他們居然是黃埔生!
厲害了。
處座居然一口氣弄來這麼多黃埔生。以後復興社還不迅速膨脹啊!
驚的是,他們畢業了嗎?
黃埔11期好像是去年9月份才開學的。到現在才一年。
按照學制,應該是兩年半。怎麼才學了一年就招過來?
不過,張庸也沒有細問。
處座這樣做,自然有處座的道理。或許是先下手為強呢?
事實上,抗戰前的幾期黃埔生,都沒有順利畢業的。12期、13期、14期的學生,都是直接從學校上的戰場。
因為沒有任何戰鬥經驗,遇到的又是窮兇極惡的日寇。所以,傷亡非常大。能活下來的不多。所以,黃埔六期以後,基本上沒有什麼出名的人才了。
“全部都是?”
“當然不是。最前面三十個。”
“三十個嗎?”
“對。是我們復興社有史以來,從黃埔招攬人數最多的。”
“那其他人呢?”
“都是投筆從戎的青年學生。處座準備成立特訓班。”
“哦……”
張庸明白了。
處座不但需要黃埔生,還需要知識青年。
復興社不是打打殺殺。
或者說,不是單純的打打殺殺。
需要動腦。
需要文化知識。
大老粗永遠只能在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