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講解的內容上,不能夠達成統一,
索性就不去管這個東西了。
基礎化的樂理知識,他不去講解,
至於那些高深的音樂內容,他同樣也不會去講解。
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不可協調的,
相當於是一南一北,風馬牛不相及。
但是除此之外,
還有一種解決方法。
那就是跳出這個思維模式,
轉換思路,既然不能從教育上入手,那就從音樂本身入手。
音樂並不僅僅是要學習理念,更多的是練習和實踐,
多聽多練才是最好的。
當然,
越是聽一些頂級音樂家的演奏,進步才能越快,也更多更早的發現自身的一些瑕疵,然後給予改正。
沈彧這次公開課,選擇的就是演奏,
除去插科打諢之後,不停的演奏。
像是召開自己的獨奏會那般,去完成這次的公開課。
這並不是炫技,
而是這是他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他的公開課,註定是和主流不一樣的,
如果換做是任何一個人,甚至是額克里斯蒂安·托馬斯,
如果將公開課舉辦成了自己的個人獨奏會,
恐怕也會被同行所鄙視。
因為和他水準差不多或者有何少差一些的音樂家們,都會覺得他有些裝模作樣。
都是一個水平的,不過是多向前走了幾步而已,
他們願意來參加公開課,
也不過是想聽聽對方的對音樂的理解,藉此觸類旁通,
找到能夠讓自己更進一步的機會。
像是這種獨奏會,有什麼意思,
水平都差不多,有什麼欣賞的必要性嗎?還要用公開課作為幌子。
但是如果換做是沈彧的話,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作為世界上唯一現存的音樂巨匠,
不論是這個全新的音樂體裁,還是沈彧的演奏水準,
都遠遠在他們之上。
從沈彧的演奏中,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靈感,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比起沈彧講課還要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