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李野畢業的時候,也知道托熟人找工作是一條人生捷徑,在一個好單位工作一輩子,跟在社會上混一輩子,差別可謂非常之大。
咱就不說工資待遇福利分房這些明面上的差別了,你就看看雙方顏值的代謝速度,就知道那麼多年的日子,雙方分別是怎麼過來的了。
雖然大家都是“牛馬”,辛苦勤勞的抗樓大神甚至月入兩萬,但到了六十歲,那臉上的皺紋能夾死蒼蠅,下雨陰天腰痠背疼,上樓腿肚子都打哆嗦。
而茶水報紙辦公室的牛馬呢?人家捯飭捯飭跟四十多似的,找個草原還能蹦躂一會兒呢!
所以當李娟跟李野說“人家可能是想讓你送禮”的時候,李野倒是沒有噁心的要命。
畢竟這些年的留京機會比前些年少了太多,今年又出了這檔子事兒,不知道多少畢業生削尖了腦袋,只想留在京城找一個好單位落戶,
那麼這種留京工作的機會,就成了一種超級稀缺的資源,有點門道的人拿它交換一下,也無可厚非,
而且人家很可能還認為這種交換是“好意”,李娟能夠得到這種機會,是“我看好你”的幸運兒呢!
再說了,李野認為對方應該不是想“收禮”。
這可是京大,不是什麼野雞大學,哪裡會有那麼露骨的事情?
所以對方大機率是想換一句感謝,結識一條人脈。。
李野可是開車送妹妹上學的副廠長,以後說不定哪天就用上了不是?
不管是八十年代還是幾十年後,這種人情交換再正常不過了。
別說別人,就是李野,一路走來幫了那麼多人,如果對方覺得“理所當然”,連個感激都不願意交還給李野,那李野也得罵自己瞎了眼。
所以李野還是決定走一趟,去跟李娟的老師溝通,婉拒對方的好意,也別耽誤人家找下一個幸運兒。
李野因為喝了酒,自己不方便開車,就喊了廠裡的一個司機,開著自己的車把他送到了京大。
等到了京大之後,李野找到李娟,跟她一起去找那位好心的“姜老師”。
走在路上的時候,李娟小聲說道:“姜老師人其實挺好的,我們同學需要做課題寫論文,他都會熱心幫忙,而且發表論文的時候自己從來不要求署名,
我們學校的一些實驗器材排隊非常麻煩,有時候想做課題實在排不上號,姜老師還能找到校外的相關單讓我們觀摩,讓我們增加實踐經驗.”
李娟說了一大通姜老師的好話,然後訕笑著說道:“所以.哥,待會兒你不要著急,給姜老師留點面子行嗎?”
“留面子?”
李野奇怪的道:“我沒打算怎麼著啊!你怎麼覺得我會不給人家面子呢?”
李娟怔了怔,才尷尬的道:“我以為你很討厭這種多管閒事的人呢!”
“你這話說的,你哥我好歹是一介廠長,怎麼能那麼不懂事?你放心,待會兒我保證把你們那位姜老師吹捧的飄飄欲仙.”
李野其實知道李娟是想說,她認為李野很討厭這種“收禮”的人,但是這位姜老師平日裡顯然很受李娟等人的敬重,
所以李娟就很糾結,不但無法拒絕對方邀請李野過來“談談”的意意願,又害怕李野說話不客氣,讓對方下不來臺。
但李野又不是當年的二愣子,這幾年在一分廠忙裡忙外,花花轎子人抬人的功夫看也看會了,婉言拒絕那位姜老師的“好意”絕對沒問題,而且輕輕鬆鬆不著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