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的山坡下雪了,五分鐘之後準備停車上鍊兒”
李野拿著報話機,坐在焦永勝的頭車上,跟隊伍尾部的人時刻保持聯絡。
而焦永勝一直悶不做聲的開車,李野跟他,他幾乎都是用“嗯”“啊”來回答,一路上可把李野給悶死了。
不過這個傢伙的開車技術讓李野不得不佩服,318那麼爛的路況,東風140這種幾乎沒有減震的貨車,竟然被他開出了“順滑”的感覺來。
焦永勝可以把偌大的卡車精準的控制在最佳的行進路線上,前面明明是坑,但它就是順滑的過去了,確實牛比。
但就是有一點李野不太適應。
就是每到上坡的時候,焦永勝就會摁住喇叭不鬆手,前面路上沒車他也摁喇叭,霸道的很。
等到了山坡腳下,車隊停下開始掛防滑鏈。
坐在後面車上的小穆一溜煙的跑過來,一邊給東風車掛防滑鏈,一邊興奮的跟焦永勝建議。
“班長,要不你開那麵包車在前面領路吧!我剛才開了一會兒,真的太好了,爬坡有勁兒,下坡剎車好,座椅真舒服”
焦永勝斜著眼睛看了小穆一眼,冷冷的道:“吃慣了白麵饃饃之後,你還能吃得下窩頭嗎?”
“.”
小穆不敢說話了。
他是新兵,也是焦永勝的徒弟,平時都是按照“老帶新”的嚴格規矩訓練的,掛防滑鏈時他得搶著動手,師傅訓了他也得乖乖聽著。
李野想說什麼,但是焦永勝卻突然給李野說道:“我知道你們的麵包車好,但這條路上最需要的還是貨車,你知道我剛才為什麼一直摁喇叭嗎?
因為發動機的水溫太高了,我得用喇叭吹出來的氣,幫助水箱降溫.
我有時候在想,現在大家都上趕著研究二三十萬一輛的轎車,怎麼就沒想過改良一下貨車呢?哪怕改良一下散熱系統也好.”
“.”
李野愣了愣,伏下身子看了看東風車的喇叭,發現它是朝上吹散熱水箱的。
李野慚愧的嘆了口氣。
剛才他還覺得焦永勝開車太霸道呢!沒想到他是在用這種未必有多大作用的“土辦法”,來解決現實中的無奈。
怪不得方敏跟李野說“能不能儘快造出比小日子還好的汽車”,因為這一路上李野看了,有很多三菱的凸頭卡車明明已經很老了,但卻依然行駛在318上。
李野輕輕的說道:“其實泉城汽車廠已經在試產一種新型卡車了,效能比140要好很多,近期就應該能正式投產,到時候大家就輕鬆多了。”
焦永勝皺了皺眉道:“泉城的黃河牌嗎?那車累死人。”
李野笑了笑道:“不,是更好的車,到時候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1989年6月,種花家第一輛國產斯太爾重型汽車在泉城汽車總廠下線,從此大大改善了焦永勝這些人的工作環境。
雖然斯太爾只是一個不那麼先進的國家七十年代中期的技術,但終究給內地帶來了進步的信心,一路向前,
只要向前,哪怕一年一小步也是好的。
其實,此時的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落後了,大家也都希望自己快點先進起來,
只是在這個迷茫的時代,很多人都看不到前面的路,看不到前面的光。
但總有些人一直在默默的前行,厚積薄發,等待崛起復興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