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號,李野帶著一身風塵抵達了蓉城。
他從京城出發之後,輾轉冀、魯、豫、陝等多個省市,一路行駛近三千公里,深度體驗了一把這個年代長途車司機的苦楚和感受。
不得不說,八十年代開汽車跑長途,真不是人乾的活兒,
全程沒有高速,國道也是坑坑窪窪爛的夠嗆,貨車一天三百公里都能累死人,
而且一分廠也不全是商務麵包車,還有1041和微型貨車,李野總不能老是充大爺吧?什麼車都得體驗一下,結果就算身強力壯,這會兒也是腰痠背痛屁股發麻。
因為路上出了一些意外情況,所以李野抵達蓉城之後也沒幾天休整的時間了,按照計劃兩天之後烈士親屬就會抵達,李野只能讓大家抓緊時間保養整備,準備接下來更加艱苦的行程。
當天下午,技術科長小朱過來彙報:“李哥,咱們的商務車狀況非常好,1041也算正常,但那些微型卡車有些小問題,你看接下來的行程,還讓他們參加嗎?”
“當然要參加。”
李野不假思索的道:“你們不要怕咱們的車在路上趴窩,每趴窩一次,就相當於給我們找出了一個質量隱患,
你告訴試車的司機,誰能把車給我開出毛病來,我就給誰發獎金,誰要是把車開到報廢,我給他漲工資。”
小朱驚訝的道:“李哥,您這話都敢說?您就不怕他們把車往死裡折騰?”
李野笑了笑道:“小朱,汽車是個死物,只要能折騰出毛病來,就證明我們還有改進的餘地,所以我不怕車壞,就怕車壞了,你們這些技術人員還嘴硬,不承認自己技術不到家。”
“我的哥哥欸,我真是服了你了”
小朱對李野的思路也真是服了。
李野對技術人員好起來那是真好,各種福利待遇比普通的國營廠長還高,
但李野對技術人員苛刻起來也是真苛刻,一顆螺絲在使用過程中鬆了,李野也要讓技術人員寫出一份切實的改進方案來,而且還要限期解決。
就李野這個工作態度,在八十年代絕對新鮮。
但放在幾十年後卻一點都不新鮮。
就比如某幾款極為暢銷的新能源車,出現了拐彎崴腳、過坑斷軸之後,先別管司機是怎麼開的,技術人員一定會針對這個現象加以改進,避免以後再次出現這種情況。
一輛優秀的汽車,也一定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一步步改進到完善狀態的,一分廠的汽車才生產了幾天啊?開壞了還不是正常現象?
如果技術人員對各種缺陷或者不足視而不見,只知道把責任全都推給使用者拉倒,那麼一分廠必然會跟這個時代那無數的汽車品牌一樣,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小朱彙報完了要走的時候,忽然又想起了什麼,跟李野說道:“對了李哥,今天我跟廠裡聯絡的時候,廠裡說牛書記他們到戈爾木了,比原計劃早了兩天”
“提前了兩天?老牛的手腕可以呀!”
李野挺驚訝的,因為陸知章在總廠的車隊裡有“眼線”,在出發之前就知道大家心裡都有怨氣,路上大機率要出么蛾子,磨洋工都是輕的。
但牛紅章竟然提前了兩天,這個速度實在是快的有點過分了。
現在可不是高速公路一路直達的後世,山區國道一天跑個三百公里都能累死人,一群端鐵飯碗的國營工人還能克服困難日夜兼程不成?
“對,手腕確實厲害。”
小朱撇著嘴道:“老牛算是把總廠寅吃卯糧的作風給學會了,而且還青出於藍,三月份發四月份的工資,就跟打了雞血似的,逼著總廠那些人日夜兼程啊!”
“寅吃卯糧?”
總廠一直從一分廠預支三個月後的分紅,所以大家現在都知道“寅吃卯糧”什麼意思,但三月份發四月份的工資可就稀奇了。
小朱又走回來坐下,繪聲繪色的道:“是這麼回事,我聽說老牛他們剛進了太行省,車隊就開始有人溜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