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急急的走了,憋著淚走的,她怕再在常校長家裡待下去,會當場淚崩,把最後的一點臉面丟乾淨。
常校長嘆了口氣,無奈的對李野說道:“夏月這孩子呀!就是愛鑽牛角尖,這裡面也有我的責任,在學校裡的時候沒教育好她”
李野淡淡的道:“最近這些年,像夏月這樣的人太多了,社會在變化,大家從公平分配轉化到多勞多得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
大家本來都是同學,現在為什麼有人富裕,有人貧困?但夏月從來沒有想過,那些先富裕起來的人,總是比後富裕起來的人積極進取一些的,
你總是在原地等待,怎麼還能渴求跟那些積極進取努力的人一樣的回報?”
“.”
李野上輩子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一些抱怨“為什麼幹部的孩子還是幹部,工人的孩子還是工人?”
等到看過一部反映“普通人”的電視劇《小巷人家》之後,李野有了一些瞭解。
在一條小巷子裡,有些人只顧眼前的柴米油鹽,對孩子的培養都是本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隨便培養一下就推向社會,讓他們自求多福。
而莊家和林家,卻為了孩子的成長,連電視都不買不看,只求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等到莊家、林家培養出三個名牌大學生之後,其餘人家還只是覺得這三個孩子“有出息”,沒有考慮到他們的父母這些年付出了多少。
這其實就是一種“積極進取”。
而仔細品味這部電視劇,還能體會到更深的一層。
其實在莊家、林家的上一輩,這種“積極進取”就開始了,甚至那條小巷裡面的所有人家,其實都不算“普通人”,因為他們是八十年代的鐵飯碗。
不要說幾十年代大下崗的事兒,在農村勞累一輩子的老頭老太太,就從來沒有上過崗,領過工資。
而那幾個考上大學的孩子,起跑線比別人就是超前一截。
莊家兩個被觀眾恨得牙癢癢的老混蛋,也是有工資的,莊老師更是第一批高考閱卷人,
林工是廠裡的工程師,林工的家族有很多人做生意,所以那幾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從小就在各種細微之處,享受著父輩各種“積極進取”所帶來的紅利。
知識分子的孩子,從小就被灌輸怎麼做題,
商業風氣濃厚地區的孩子,十四五就被家人趕出家門,卻學怎麼做生意,
一個農村的娃兒,每天從老爹那裡得來的教導,都是鋤地的姿勢如何如何,你怎麼跟他們比?
所以一個家族想要後來居上,每一代人都要努力,才有可能在一個節點突然爆發,出現一個“有出息的孩子,”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想想那些整天喝酒打牌爛賭的,除非老天爺開眼,讓他們的兒女智商140,要不然考上985的機率只能無限的低。
所以說,想要改變自己家族的命運,要麼你指望自己的兒子是妖孽,要麼就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
就算是身處底層,只要比周圍的人開明,哪怕只開明一點點,都算是一代人的努力。
夏月的父母,其實就很開明,全力支援夏月復讀,如果夏月不是被這幾年的巨大變化迷了眼,其實已經走在家族積累的正確道路上了。
畢竟像她這樣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四五十歲混個校長都算保守了,提到教育系統走上仕途都不是沒有可能。
可現在,她就跟賠掉了本錢的股民差不多,翻身之路遙遙無期了。
。。。。。。。。
李野從常校長家出來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奶奶不在家,問了李忠發之後,才知道她去看望“前大姑”童明月了。
於是李野就跟李忠發說了遇到夏月的事,先打個預防針。
畢竟夏月是童明月的兒媳婦,李野把人家給懟哭了,童明月的那無理爭三分的性子,說不定又是一陣好鬧。
但是爺爺李忠發卻淡淡的道:“在你奶奶面前,她鬧不起來的,前面三十年我和你奶奶慣著她,才讓她有了今天的下場,現在你奶奶不會再慣著她了,再慣著她就是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