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撇撇嘴道:“我跟陸知章一起喝了你的喜酒,這事兒還用猜?”
得,老丁現在已經跟陸知章成為資訊共享的盟友了。
資訊差,很重要。
吳慶義和鄭捷民以為馬兆先和李野失敗了。
但這些人哪裡知道,前天的時候文慶盛還問李野,是不是對整個輕汽公司有想法呢!
昌北機械廠的轉型成功,給上面的掌舵者提供了借鑑的範例,昌北能讓港資控股,那麼輕汽公司改成港資控股怎麼就不行呢?
只不過李野以“發展供應鏈”的理由拒絕了,因為昌北機械廠和輕汽公司根本就是兩碼事。
昌北原本一共就千把人,迅速暴漲到大幾千人之後,原來的老職工被徹底稀釋了,權利架構全部打亂重構。
為什麼那些傳奇企業,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幾百人的小作坊?
因為它沒有沉重的包袱,在汲取新鮮血液之後,會掩蓋掉老舊的糟粕慣例。
而輕汽公司本身就大幾千人,各種詬病比昌北機械廠不知道嚴重了多少倍,李野控股之後要怎麼稀釋?怎麼重構?
爆兵幾萬人?
哪裡有那麼容易?
一個企業的擴張僅僅靠“錢”是不夠的,還需要市場、法規、技術、人才等等方面的支援,
李野手裡現在連套管理班子都沒有,去跟那些老狐狸鬥心眼兒.會很累的。
而且時間也不合適,迪子成立還需要8年,至少要三四年之後,汽車行業的活躍時期才會到來。
總的來說,“錢”需要一個合適的承載體,要不然就是往水裡扔。
老丁緩慢的攪動著自己的西紅柿雞蛋湯,淡淡的道:“本來我以為,我這個科長是給你鋪路的,沒想到出了個一分廠,”
“一分廠有錢,沒包袱前景一片大好啊!”
“.”
李野愣了愣,從老丁的話裡聽出了蕭索的意味。
老丁對這家老廠是有感情的,但又明白包袱太重,想要改變困難重重,
李野的出現,讓老丁看到了可喜的希望,但是現在一分廠突然獨立了出去,還是讓老丁心生感觸。
一分廠,是一步殘忍的好棋。
利用了輕汽公司的招牌,但是卻不承接輕汽公司的沉重包袱,等到翅膀硬了,也就自己飛了。
真實的歷史軌跡也是這樣的,大部分的資產轉移重生,其餘的人搬到了郊區破產。
李野低頭沉思片刻,抬頭說道:“師傅,像您這樣的人才,永遠也埋沒不了的。”
李野也只能保證到這個份上了,只要是有能力、肯實幹的人,李野一定不會放棄。
老丁抬頭盯著李野看了很久,咧開嘴呵呵的笑了。
“都快退休了,還說什麼埋沒不埋沒的,倒是我兒子久昌.你可得好好教導教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