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扒拉著李野的飯盒,尋找最甜水果的文樂渝,頓時高興了起來。
她拿起手稿就開始仔仔細細的讀,可只是幾分鐘之後,她就詫異的看著李野。
“冰與火之歌?你這是寫了一本西方的志怪?我從未見過類似的題材,咱們國內的讀者會喜歡嗎?”
志怪,就是類似於《聊齋志異》的,文樂渝看了很多本西方,都覺得李野的故事獨闢蹊徑。
“你可以叫它西方的志怪,但我認為它更應該叫‘奇幻’。”
李野道:“你不用考慮國內的讀者是否喜歡,因為我需要你把它翻譯成英文,然後在港島刊發。”
“.”
文樂渝愣愣的看著李野,大大的眼睛瞪的圓溜溜的,好久好久都沒有眨動一下眼皮。
好半天之後,文樂渝才有些好笑的道:“李野,你知不知道文學翻譯不是資料翻譯,它是一種很嚴謹的工作,一般人是做不了這種事情的。”
李野點頭道:“這我知道,你只要用準確的詞語,直白的描述手法來翻譯成英文就可以。”
“那也不行啊!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文樂渝不知道該怎麼跟李野說,因為對於一個母語是漢語的人來說,把一沓文學稿件漢譯英的難度,不知比英譯漢要高出多少。
要不然也不會有“翻譯家”這個名頭了。
一本世界名著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作者不僅僅要很高的外語水平,母語的文學水平更是非常重要。
翻譯者需要用自己的母語,重新渲染構造出名著之中的意境、情感、思想,而不是像翻譯資料那樣,簡單直白的來一通流水賬。
打個比方,一個種花高中生,跟一個優秀的作家,具備同樣的英語水平,
兩人同時翻譯一本外文作品,那麼他們翻譯出來的漢語版本,會是同一個檔次嗎?
反過來說,文樂渝的漢語水平還行,但她的英語水平,是達不到翻譯者的水平的,甚至說很多英語教授,都達不到那個要求。
她們也許翻譯的情節是對的,但外國讀者看著“不好看”,就不會買賬。
李野擺了擺手,對文樂渝道:“你如果實在搞不定,就問問柯老師能不能幫忙。”
“我媽?”
李野知道,柯老師的英語水平是很高的,而且文學素養也很高。
文樂渝想了想道:“我媽未必行,行的話現在也未必有時間,她倒是有個同學水平很高。”
“不行,不能找外人,”李野斷然拒絕道:“其實不需要精益求精,只要按照我的細綱提示進行準確的初步翻譯,然後我再想辦法找外國人來二次翻譯。”
當初《指環王》進入中文區域的時候,翻譯水平也不行,就是一名電工小子重新進行了二次翻譯,才讓那本著作更加火爆的。
所以李野才有了類似的打算。
文樂渝奇怪的道:“那你還找我媽做什麼?直接找外國人翻譯不就行了。”
李野無奈的低聲道:“那樣的話,可能會有版權爭議,你想讓一個外國人,分走本來屬於咱倆的大部分稿費嗎?”
文樂渝愣怔了零點幾秒,脫口二道:“那不能,最多給他們開工資。”
明天要陪老婆大人去忙點事兒,明晚的更新會晚一些,先在這裡知會一聲,希望大家體諒。
另外感謝書友33021208824673的1000幣打賞,謝謝兄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