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山一通忙活,去找來了紙板、木棍,又買來了毛筆。
他手腳麻利的用棍子扎出一個支架,把紙板固定在架子上。
李野隨意揮毫,寫下了“能開發票”四個字。
“小野哥,你這字寫的真好。”
“呵~”
李野有點尷尬,因為他的毛筆字,比“狗爬”確實好點兒,
不過嘛,字如其人,大巧成拙。
贊~
可是牌子擺出去一個小時,卻愣是一單生意都沒上門。
馬千山還在笑盈盈的活躍氣氛,但靳鵬卻嘖嘖的道:“小野,你這法子也不管用啊?”
李野淡然的道:“發票,釣的是大魚,咱又不指望零售,你們急什麼?”
李野在秀水街開這個店鋪,為的還是複製在東山的成功模式,先批發,然後逐步建立自己的二級批發網路。
在82年,並不是每個服裝販子,都有勇氣下羊城進貨的,很多人都會就近選擇“大城市”尋找貨源,
比如當初的靳鵬和郝健,對於“闖省城”就很有執念,要不是後來李野讓他們去羊城,這會兒還在省城混呢!
反正滋潤的很,家門口賺錢它不香嗎?
另外手裡只有個千八百本錢的小商販,也都覺得去羊城“不值當”,但凡附近的大城市有機會,他們才不願冒險跑那麼遠。
京城,就是北方的重要貨物集散地,對周邊幾省都具有強大的輻射能力,不管是個體戶還是業務員,都時不時的來京城看一看。
“小野,你說那些要發票的業務員,星期天他上班嗎?”
“.”
李野看著笑嘻嘻的靳鵬,感覺自己這個偉大舵手的形象受到了侵犯。
“算了,釣魚先打窩,我打個窩吧!”
李野拿起毛筆,又寫了一張招牌——開業大酬賓,五件九折、十件八折。
馬千山琢磨了一下,疑惑的問李野:“這能行嗎?”
李野道:“我給你說一下道理,你聽我的準行。”
怎麼不行?知道什麼是拼夕夕嗎?
你以為拼夕夕能夠起來,只是因為貨物便宜?
它其實還賦予了購物者一種“自以為賺到便宜”的愉悅感,這很重要。
十分鐘之後,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進了店鋪。
她首先看到了店鋪正中央掛著的營業執照。
“你們這是公家的買賣?”
“對,我們是鵬城第七服飾廠駐京銷售點”
“你們這裡也能講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