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好林初九後,蕭天耀交待朱御醫好好照顧林初九,有事告訴親衛後,這才離開。紫
依舊是蘇茶原來住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蕭天耀辦公的場所。讓親衛將需要處理的公文送來後,蕭天耀便不緊不慢的處理積壓的公務。
大部分的公務,莫清風都私下處理好了,剩下的大部分是莫清風無法處理的,比如皇上給蕭天耀的密函。
凡是皇上給蕭天耀的密函,無論急緩,莫清風都沒有動過,全部鎖在木盒裡,只等蕭天耀回來再處理。
京城與邊境兩地相隔較遠,在蕭天耀刻意打壓下,訊息傳播也沒有那麼靈通,皇上雖然讓人時時刻刻盯著蕭天耀的動作,可蕭天耀真要做了什麼,皇上一時半刻也不可能知曉,就算知曉也不可能立即做出決定。
皇上一共給蕭天耀寫了三封密函,前兩封的內容大多是過問與北歷的戰事,暗示蕭天耀該班師回朝了,用詞還算客氣。
可最後一封,就不那麼客氣。
算算時間,最後一封密函發出來的時間,應該是蕭天耀斬殺帝國三位武神,又與大皇子軒轅摯結怨的事傳回了京城。
原本,因為皇帝因重用的武將在陣前通敵賣國而十分被動,可蕭天耀與軒轅摯結怨的事一傳回京,局面就逆轉過來了。
蕭天耀在戰場上,斬殺帝國武神,挾持軒轅摯的事根本不可能隱瞞。訊息一經確實,東文朝野上下齊聲道:蕭王廢了。
蕭天耀得罪國大皇子,挑釁帝國尊嚴是不爭的事實,到時候帝國就算是為了面子,也不可能放過蕭天耀。
依帝國霸道的作風,必然會把蕭天耀帶回中央帝國處理。而在東文威風凜凜,手握大權的親王,到了帝國恐怕連個普通的世家公子都不如。到時候蕭天耀就是能平安從帝國回來,人也廢了。
那些混跡朝堂的大臣們,最是懂得看風向,見蕭天耀一再得罪中央帝國,原本保持中立,不摻和蕭天耀與皇上之爭的大臣,立刻站在道德至高點,指責蕭天耀征戰北歷,是勞民傷財,是不顧四國和平,是好大喜功,是野蠻粗鄙。
總之,蕭王攻打北歷是不對的,打贏了遲遲不回來,那就更不對了。
北歷早就投降了,蕭王卻囤著兵馬在邊境,遲遲不肯回京,蕭王這是想要做什麼?
造反嗎?
有些聰明的做得隱晦,而有些愚笨的就做得十分直接,甚至太子與幾個皇子也跳出來湊了一把熱鬧,大有聯手瓜分蕭天耀勢力的打算。
種種跡象都表明,在京城的那些人都不看好蕭天耀,明朝堂的風向已倒向了皇上,蕭天耀的嫡系官員,在朝廷上被排擠的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情況下,皇上對蕭天耀自然也不會小心翼翼了,最後一封密函用詞也就沒有以往的客氣與謹慎,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帝王的霸氣。
密函上,皇上除了問責蕭天耀此次出征時的失誤,還強硬的要求蕭天耀,必須在一個月內回京,在大殿上當著百官的面,為他所錯的罪陳情,證明自己的清白。
要是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那就只能依律法辦了。天子犯法都要與庶民同罪,蕭天耀還不是天子,他犯法又怎麼能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