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擇東也不虧待他們,他主動為這些民兵們漲工資,且為其提供人身安全的保障金額,同時完善了獎勵制度;
蘇擇東這樣做的一方面是要樹立東振公司福利好、人性化管理的標誌,以取得民生,第二個方面則是讓他們在為東振公司做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
兩千人一到位,東振公司轉型的第二步便悄然開始了!
首先,蘇擇東先讓蔣氏兄弟帶領五百民兵負責高郵城東街和西街的巡邏任務;隨後,安排蘇五兩和蘇六兩、蔣氏兄弟,應張士誠的要求,在城門口設好路障,排查每日進出城的人,且嚴格限制每日的出城人數,對進城的人進行排查,以防止有奸細出沒。
而在排查之中牽扯到的利益關係過多,很多不法商人運輸質量過低或者違禁的囤積物進到城內的時候,會先賄賂看城門的將士們,則蘇擇東便安排蘇氏二人帶著兩百人鎮守高郵城的東、北兩個方向的大門,安排蔣氏兄弟負責西、南兩個方向的大門看守。
蔣氏兄弟和蘇氏兄弟對利益的追求比較少,而十分看重“忠貞”二字,則對蘇擇東盡心盡力地賣力工作的同時,其工作的能力及態度也得到了蘇擇東的認可,所以安排他們四人各帶一百名民兵,前去鎮守,蘇擇東還是很放心得下的。
在高郵城內部署好後,蘇擇東又安排宋此文、趙佑錢二人帶領三百名民兵前往城北的幾個東振公司名下的村落中,繼續做好基層工作。
宋此文和趙佑錢二人得到這項任務後,相互之間也有交流,他們認為,要目前的鄉村情況還是挺嚴峻的:
一是村民們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受到地痞流氓的壓迫,對其威逼利誘與殘酷打壓的各種剝削手段敢怒而不敢言,則多現在的東振公司,除了少數人認可外,多數處於觀望的態度;
二是外來務農人口的生活問題,由於當地的農民受到固有的思想束縛,認為他們在這塊地裡邊土生土長,而這些荒地自然都屬於他們的,但他們又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完成這些土地的開荒工作,卻又對外來務農的人天然的排斥,大多將其當做農奴來對待。
這就會在無形之中,產生了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之間的矛盾,從而引發外來人口犯罪、農村環境變差等一系列的連鎖問題;
三是當地村民們的素質教育問題;在未接觸蘇擇東這個領導之前,宋此文和趙佑錢都不會關注到這點問題,則認為農民就是要守本分,耕種好那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至於思想建設以及文化素質培養等問題大可都為農業方面的建設讓路!
但是跟蘇擇東接觸的這幾個月來看,這樣的觀念是十分落後和錯誤的,要是沒有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建設,農業方面的建設永遠都是落後的,其創造出來的價值也是受到自然、人亂等方面的很大影響。
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宋此文還在會議結束之後,特意找到蘇擇東,說道:“蘇堂主,你看看是否能多安排一些上過學堂的,或看過幾年四書五經的民兵過來呢?我跟趙兄弟都有注意到,鄉村的建設問題不光是農業生產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內在的人啊!”
蘇擇東很高興,宋此文能這樣認識是絕對正確的!
而且就連蘇擇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農村與農業的建設問題,要先從民心與民智開始,而僅僅在自己身邊忙活了幾個月的宋此文卻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實在是難能可貴啊!
二人再進一步商議後,便決定不怕麻煩地對先到來的兩千名民工進行篩選,按照宋此文的說的要求,針對農村中出現的這幾大問題,挑選出合適的人選來進行工作。
挑選人選一事,林林總總進行了三天,而三天過後,剩餘的一千人也都到位了,則蘇擇東、宋此文等管理層的十多號人,又沒日沒夜地對這些民兵進行挑選。
而就在他們挑選的時日裡,被俘獲了五百名吳府的家丁全都刑滿釋放了,其中還有六十多號人相互間童工商量後,決定一起入夥東振公司。
蘇擇東當然是熱烈歡迎,且與民兵們一樣,讓其進行筆試和麵試的考核。
而這六十多號原來是吳府家丁的人,文化素質也不差,形象也算是端正,則全部透過了稽核,成功地進入了宋此文的下鄉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