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以他們的級別還弄不來這東西,大明境內,恐怕沒有人能弄過這些東西了。
楊一清遠遠的看過去,卻見一個營寨,靠著姚江而建,似乎是將一個渡口改建而成,外面佈置的木製柵欄,細細看去,還有隱藏在柵欄之中的大大小小的火炮。
臨江一邊似乎還有一處港口。
楊一清細細看看港口之中雖然沒有多少船,但是忙忙碌碌看上去很多人在忙碌。
“大人,這個營寨,最多隻有五千人,不過是放在姚江以被的橋頭堡而已,如果我們不攻,他定然等雍王大軍,回來之後,再做計較,如果我們圍攻這裡,很容易從南岸掉來兵馬,是雍軍釘在城下的一根釘子。”張經說道。
楊一清微微點頭,他與張經帶著隨從,沿著城牆來到南城。
楊一清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開闊的水域。這裡就是三江口。
三條河在這裡匯入姚江之中,姚江繞過寧波城的江面迅速開闊起來。汪洋一片,楊一清用千里鏡看去,只能隱隱約約上游分叉的河道。已經在姚江對面的大營。
本來,朱厚煌都準備渡過姚江了。只是俞大猷所部離開。朱厚煌覺得暫時與寧波隔江對峙。
在大江之上,還有船隻在航行,一個個高懸日月同輝旗升起。
正是雍軍的戰船。
張經見楊一清注意到這些戰船,說道:“大人,如果想覆滅雍軍,必須先擊敗江上的戰船。”
江南水鄉可不是白叫的。
楊一清說道:“我知道。這一次我過來早有準備,固然在外海,我固然不敢與雍軍水師一戰,但是在此地,卻容易的很。”
姚江江面雖然開闊,但是實際上不過,一兩米寬的水面,再加上附近的灘塗蘆葦,才讓看上去有一望無際的感覺。
這樣有限的水面上,想不打成跳幫戰都不大可能,因為連躲避的地方都沒有。楊一清對雍軍水師的最大的印象,是船堅炮利。
不過,打起跳幫戰來,楊一清不認為,浙江比不過雍軍水師。
楊一清說道:“今日休息,明日我準備兵分三路,一路圍攻姚江北岸的營寨,一路向西迂迴百餘里,直接進攻雍軍本營,第三路是水師,與姚江之上,與雍軍水師一決勝負。”
張經品出一點味道了。
這三路有虛有實。
圍攻姚江北岸的營寨,是虛也是實。姚江北岸被圍,敵人定然來救援,那是水師在姚江之上決戰,不管是勝是負。一時半會兒,都顧不得姚江北岸的營寨,定要將這個營寨連根拔下來。
向西方的迂迴,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為什麼?因為楊一清不覺得浙江水師能夠擊潰雍軍,奪得姚江水面的控制大權,最好不過是彼此爭鋒,相持不下。
但是這種情況,是不能讓軍渡江的。
所以,楊一清想要渡江只能另想辦法。姚江是在三江口附近才水勢變得開闊起來,但是向西行數十里,尋一個狹窄之處,搭建橋樑過江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畢竟想要擊敗雍軍主力,還是要從姚江南部下功夫,否則在北岸再怎麼做功夫,擊敗是拔掉北岸的釘子,也無濟於大局。
而時間,也不是站在楊一清這一邊,由不得楊一清想盡辦法,一定要度過姚江。
楊一清繼續說道:“孤準備將圍剿雍軍北岸的軍營這一件事情,交給你了。”
張經說道:“下官領命。只是不知道,那一位將軍準備進攻雍軍大營?”
進攻雍軍大營之事,是這一戰的勝負關鍵,可以說一戰成敗,就寄託在這一戰之上了,由不得張經不問清楚了。
楊一清微微一笑,似乎對這個人選,還是比較滿意的說道:“張大人明日就知道了,絕對不會讓張大人失望便是。”(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