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臣等無能,累及陛下,罪該萬死。”
下面的官員也很機靈,立即跪在楊廷和身後,一起說道:“臣等無能,累及陛下,罪該萬死。”
嘉靖說道:“諸位愛卿請起,楊先生,你怎麼說?”
楊廷和說道:“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才有今日之事,臣請乞骸骨。”
楊廷和說出乞骸骨這三個字的時候,滿朝文武都為之一震。將注意力瞬間投向楊廷和。
楊廷和請乞骸骨,很多高官都不覺得的意外,因為楊廷和已經在很多時候暗示過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楊廷和會在這個時候,說這一件事情。
畢竟一般人,乞骸骨都是躲在家裡裝病,然後一封又封辭職信,寫給皇帝。
嘉靖說道:“先生欲棄朕而去嗎?此事不要再提。”嘉靖緊接著說道:“傳旨,浙江巡撫姚鏌,處置不當,令海賊肆虐,撤除浙江巡撫一職,令張經接任。”
雖然嘉靖說不許楊廷和乞骸骨,但是明眼人誰看不出來啊。嘉靖分明是準了,只是作為內閣首輔的辭呈,不能一下就過來,必須來上個三四次,才顯得情深義重。
嘉靖直接繞過楊廷和決斷,分明是讓楊廷和回去寫辭呈,走程式。
官場上人走茶涼,甚至人沒有走,茶就已經涼了,大殿上很多人看楊廷和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嘉靖明顯的注意到這一點。心中暗道:“我怎麼能讓你隨隨便便離開啊?”
處理完正事之後。
嘉靖猛地一聲嘆息說道:“昨日,朕做一個夢,夢見先興獻王怒斥朕,朕令興王一脈斷絕。朕很不安,不知道死後該以何面目去見先興獻王於地下啊?”
楊廷和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
楊廷和為什麼一定要走,就是他與嘉靖的意見不合、最大的不和之處,就是再對弘治,正德身後之名的追求。
正德無子,幾乎百忽略掉,而楊廷和一定要嘉靖繼承弘治一脈,畢竟這是大明的嫡系血脈、但是嘉靖卻不想認別人為父。
而楊廷和報保弘治皇帝知遇之恩,不願意見弘治皇帝絕嗣。
而楊廷和發現皇帝,就是皇帝,大明的皇權可以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透過首輔,當嘉靖權威越來越重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在嘉靖元年,楊廷和能強壓著嘉靖認可楊廷和所要的結果。但是現在不能了。
楊廷和之所以放棄政治生涯,未必沒有眼不見心為淨。但是萬萬沒有想,嘉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
楊廷和立即明白,嘉靖沒有放過自己。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楊廷和已經無路可走了,對讀書人來說,很多東西都比生命還珍貴。楊廷和知道,是徒勞無功,但是不得不站出來,說道:“陛下可多育皇子,令一位皇子繼承興王爵位。繼承興王一脈,想來興獻王在天之靈,也該安息了。”
“臣以為不妥。陛下乃是獨子,獨子不可為人之嗣,陛下繼承皇位之前,也沒有說要過繼給孝宗皇帝,前番之論,不知道至興獻王於何地?陛下當興王為皇考,尊孝宗皇帝為皇伯父,上可慰興獻王在天之靈,下可安天下人之心。”
說話的正是張璁。張璁被嘉靖安排在禮部之中,對這一件事情,很有發言權,他雖然不支援現在說這個事情,但是卻不得不跟上嘉靖的節奏。
楊廷和怒斥道:“荒唐,張璁乃媚上小人。”
很多時候辯論是沒有意義的,矛盾的本就是立場問題,屁股問題。楊廷和與張璁辯論很多次了,雖然嘉靖元年的爭論,楊廷和勝利了,但是為了這個問題,嘉靖私下沒有少造勢,所以楊廷和根本不用辯論,就可以知道,張璁想說什麼。
根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但是楊廷和覺得張璁為了升官發財,不惜當皇帝的走狗,失去了讀書人的體統,的的確確是一個無恥小人。(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