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決定要聽俞大猷。
兩人根本沒有整合軍隊,趁機追殺過去。
莫軍早已跑散,漫天遍野,哪裡都是。而俞大猷咬緊牙關,對跑到兩邊的人不聞不顧,唯獨對當道而逃。窮追不捨,看上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很快,兩人就追上莫軍大隊人馬。
不過,有人比雍軍更早過來,就是剛剛逃跑的莫登庸。
莫登庸正在指揮軍佇列陣。
但是俞大猷一行人追得太快了,雖然只有三千多人,對著正從行軍隊形轉化為對戰陣型的莫軍就是一陣猛衝。
莫登庸什麼也沒有來得及做,只能任大軍崩潰。
其實莫登庸對軍隊管控如此無力,固然有寧平瘟疫的原因,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莫登庸一度在升龍大敗,逃回海陽,這樣一敗,讓莫登庸丟失了太多的軍隊,這些軍隊為鄭懷興所得。當莫登庸打敗鄭懷興之後,再次將這些軍隊收到麾下。
這些軍隊在鄭懷興麾下的時候,被反覆清洗過,莫氏骨幹全部被打壓了。而莫登庸再次崛起,不得不將海陽軍中的親信派往各軍。這樣一來,雖然都為莫氏軍隊,內部其實也不和,而且矛盾非小。
如果讓時間消磨,過上一年兩年,莫氏也就將這些軍隊給消化了。但是他恰恰沒有這個時間,如果他打仗得勝還好,但是他這一敗,將這些矛盾全部暴漏出來。
才有如此的脆敗。以至於無法挽回。
整個莫軍就好像是雪崩一樣。被數千人硬生生的衝散。
莫登庸也不是每想辦法,他每次想糾集兵力對抗追兵的時候,還沒有做好,就被俞大猷與李良欽殺了過來。硬生生打散,一時間莫登庸也息了這個心思,只等逃到南定去,在做計較。
這一戰俞大猷與李良欽大顯神威,不知道殺了多人,總之一身甲冑就好像是在血水之中清洗過一樣。
不過漸漸的俞大猷與李良欽也殺不下去了。
畢竟即便高手,也是人不是神。
李良欽感覺自己渾身上下好像灌了鉛一樣,硬邦邦的如同鐵塊,一樣,一抬手一投足,都艱難無比。
俞大猷喘這粗氣說道:“師傅,收兵吧。”
俞大猷也堅持不住了,不僅僅是堅持不住,也有一點後怕。為什麼?因為俞大猷身邊只有一千多人了,剩下計程車卒大多都跑掉隊了。
俞大猷不知道他衝破了多少層軍陣,但是少說有數萬潰兵就在周圍,一旦他們殺一個回馬槍,單單憑藉俞大猷手中的兵力如何能抵擋的住啊。
不過,這個時候,朱厚煌也上來了。
朱厚煌來的比俞大猷與李良欽相信的快。
大象往返第三次的時候,就已經走的很慢了,與人步行相差不多,畢竟這是大象,不是卡車。連續的狂奔,大象也承受不住。
朱厚煌帶來計程車卒並不多,不過一萬多一點,這已經是將雍軍大營之中,能夠戰鬥計程車卒全部都帶過來。
當朱厚煌看見莫軍的慘狀的時候,他首先是後怕。
是的後怕。
朱厚煌一直在猶豫是不是撤軍。只是因為不服輸的心思,硬頂著不撤。但是他萬萬忘記了陣前撤軍,是多麼高難度的行為。
如果現在撤軍的是雍軍。莫軍給他來這麼一手,朱厚煌也不敢肯定,自己會是一個什麼摸樣。
一想到這,朱厚煌背後就一陣一陣冷汗直冒。
不過,有這一萬大軍,壓制,早已失去組織的莫軍根本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全部老老實實當了俘虜。
等朱厚煌接應俞大猷一行的時候,天色已經偏西,一整天就要過去了。這一場大勝,幾乎決定了安南的歸屬。朱厚煌絕對肯定,莫登庸再也找不出來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