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契丹軍一路長驅直入,鄭世民竟然連半點作為都沒有。
他不懷疑才怪,只是,這個時候懷疑,怕是顯得晚了一些。想到鄭安現在在朝中黨羽眾多。宋喆就是滿頭大汗。
宋喆對鄭安已經心生猜疑了。想到自己一直只信任鄭安,宋喆感覺自己已經無信任的人可言了。
而且,鄭安大權在握,兒子又手握重兵,只怕,搞不好,真要反他的話。可能他的皇位就要拱手相讓了。
想到鄭世民現在還掌握著十幾萬的大軍,宋喆就心頭大急。他連忙傳出了聖旨,讓鄭世民回京述職。邊關之軍交由別人。
另一邊,宋喆也在擔心著江潮,江潮的子弟軍始終是他的心腹大患。甚至比起鄭安和鄭世民的隱患更加的讓他寢食難安。
可江潮的子弟軍太厲害了,而且,江潮本身也太厲害。估計整個大趙能夠對付他的沒有幾人了。
他現在在等靠山村和寧洲府那邊的訊息。聽說,各路勢力都想要去佔領寧洲府和靠山村。
如果,靠山村被佔,江潮的老巢被人端了的話,江潮的子弟軍怕也就廢了。
他知道江潮的子弟軍完全是靠著靠山村的後勤支撐的,特別是那些火雷類的兵器。
要是沒有了靠山村,以江潮現在二萬的子弟軍,慢慢耗他也能將江潮耗死。
只要靠山村那邊被攻下來,他就準備對江潮動手。他做為皇帝手下的兵力還是很多的。各洲府軍加起來,百萬之軍是有的。
江潮並不知道皇帝的打算,在收拾了東型關的殘局之後,他帶著子弟軍和嶽鵬舉回靠山村了。
東型關則留了一個空關,到時誰想要佔據,隨他了,反正江潮也沒有想過要佔東型關。
回程的路上,他在等皇帝的訊息,他讓人散佈出去的訊息,應該已經傳到皇帝的耳朵裡了。
要是皇帝還反應不過來,那這皇帝就是真的廢了。只要皇帝打壓鄭安父子。引起他們之間的矛盾,皇帝只怕暫時也對他顧及不及了。
等到江潮離開東型關沒多久,剛趕到安西府時,他就收到了手下情報人員傳回來的訊息。
皇帝命令鄭世民回京述職,只不過,鄭世民卻又上書稱邊關還有契丹軍的餘孽,需要清除為由,拒不交出兵權。
他甚至帶領著那十幾萬大軍,將契丹軍佔據的幾個洲府,又重新佔據並奪了回來。
那裡留守的契丹軍只有幾千之眾,哪能夠對抗得了他們十幾萬大軍。此時的鄭世民倒是變成了殺敵的勇將了。
鄭安知道了皇帝對他生了疑心,因此,他決定先將兵權掌控在手上為好。
讓他兒子回京述職,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而他自己,則留在了京都。因為他手下的門生遍佈,更是掌控大權。
皇帝倒是一時將他無可奈何。再加上鄭世民在外掌控兵權。
哪怕皇帝現在知道鄭安有反心了,卻也只能是幹望著,碰也不是,不碰也不是!皇帝這時才知道自己有多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