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都是想趁著東風,能賺多少賺多少,然後撈一票就走。
很多企業是,老總自己人在國內,可老婆孩子,不是在澳洲,就是在加拿大。
甚至有人開過玩笑,咱們的金融中心在魔都,魔都的金融中心在溫哥華……
算了,不能多說,說多了,和諧大神又要凝視我了。
正因如此,光洋的機床,雖然不錯,但卻一直銷量就上不來。
可是這次不一樣了,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
光洋的機床品質一下就上來了,尤其是以前被卡的系統,還有核心的伺服電機減速器,還有滾珠絲槓軸承這一塊。
以前倒也是能自產,但良品率低,甚至有些零部件,還要靠人工一點點打磨。
所以成本自然高。
可是現在,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人工就免了,良品率那更是撓一下就上去了。
成本嗖一下就降下來了!
至於系統這一塊,那就更不用說了。
以前想配西門子的系統,可西門子卻扭扭捏捏,反正好的就是不給你。
所以只能配華科的,可說實話華中研發這套系統,水準真的比西門子差了一大截。
甚至比馬紮克都差的老遠。
而星火科技直接就給出了一套小艾助力的人工智慧,然後還加了一個自己的程式設計庫。
這下有了這套系統助陣,光洋的機床,不管是在加工精度,還是在效率方面,那可以說功力比以前直接翻倍。
而且星火科技,這邊還給光洋出了一套更加精準的定位系統。
不光是機床換裝了新的感測器,因為小艾人工智慧的助陣,在精準定位這一塊,更是比以前牛掰了不止一倍。
要知道,以前我們的機床,穩定性不行,和國外機床差距可是全方位的。
你就比如加工一個工件,人家可以做到兩個μm。
&n都做不到,為啥?
因為人家鐳射測距這一塊牛掰啊!
一個鐵疙瘩,放到夾具上,刀具不斷在鐵疙瘩上切削。
每個部位,切下來多少進入,變成了什麼形狀,距離系統設定要求還差多少。
人家的機床,都是可以精準定位的,然後會根據鐵疙瘩的變化,不斷調整刀具的進給速度,角度,來繼續切削車銑。
而我們的機床呢,在測量這一塊就不精準,進給精度這一塊就更不用提了。
有時候就算進給精度能側準,可特孃的刀具硬度又不行。
你想給那麼深的精度,可刀頭卻特孃的鈍了,想給也給不了啊!
所以這工件的加工精度差距自然就出來了。
&n,等到一臺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件組裝的發動機出來,你說和人家會差多少?
人家寶馬的一整臺發動機,組裝下來之後,整臺發動機的公差要求,可是要控制在2μm以內的。
這也是為啥人家發動機牛掰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於我們的發動機……就不提了……
而光洋原本就已經有非常好的基礎了,這次有了星輝科技的助力。
那絕對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而且星火科技不光是幫他們提升機床的品質,並且還是他們的第一大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