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想拿以前哪種豪車的架子,可根本是沒人會給他們面子的。
你就說BBA的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為啥他們的車子,動輒就能賣出七八十萬,一百多萬的價格?
那是因為,他們的高階車上,裝的是六缸,甚至是八缸的發動機。
而這樣的大馬力發動機,和他們匹配的高階變速器,確實是咱們國內車企造不出來的。
所以他們的車子賣得貴,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都到了電動車時代了,大家裝的都是一樣的驅動電機,甚至他們用的還是有刷電機。
而咱們早就用上無刷電機了,而且他們的電池容量也不如咱們,充電速度還是不如咱們。
另外就是續航里程同樣不如咱們,你說他們的車子還敢賣那麼貴,這不是找死嗎?
哪個消費者願意為他們買單啊?
別說賣四五十萬,一百萬了,就是買的比國產新能源車貴幾萬,大家都不願意為他們買單。
畢竟在電動車時代,他們還想憑車標就賣貴幾倍,收割智商稅。
那已經不可能了!
國內消費者就算再虛榮,也沒人願意傻到,為這樣的垃圾產品買單!
之前寶馬的那款混動車型, 其實就已經把BBA的面子砸了個底朝天了。
所以對於這些傳統車企而言,目前這段時間,就恰恰是他們能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段落日餘暉的時間。
一旦國產車,或者是特斯拉在續航里程,和充電方面,能夠取得重大突破。
那等著這些傳統車企的,必將會是被衝擊的一敗塗地。
當然也許他們還能靠著以前積攢下來的厚實的家底,強行轉型,也改變賽道進入到電動系能源車領域。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能跟上主流梯隊。
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他們註定將會是被淘汰的一批的。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說,有點誇張。
可事實就是如此。
到現在,特斯拉就不說了。
你就說咱們國內那些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
就說未來和理想,還有小鵬,他們幾個在電動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領域,都已經樹立起了自己的技術壁壘。
而且在咱們國內,還有最好的電池企業,以這些車企的整合能力。
你們這些後來者,又怎麼會那麼好追趕的?
想當年,你們這幫歐洲車企是怎麼卡我們脖子的?
放心好了,到時候咱們肯定會一樣不落的卡回去的。
就說現在賓士,寶馬,和大眾,也都開始紛紛搞新能源電動車。
可一來,他們的電控系統都還沒搞明白,二來,大家可以去看看歐洲。
有沒有一家像樣的鋰電池生產企業?
而且歐洲車在進入電動車的時候,還有一個最最關鍵的理念之爭,而這一點如果不改的話,也將註定會導致他們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