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加大油壓,這細微誤差產生的縫隙,就會擴大,然後向外漏油。
這樣一來,按照設計,你的液壓變矩器的傳遞效率,原本設計的是百分之九十五,可實際上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就不錯了。
這樣一來,汽車哪怕發動機功率再強,可實際傳遞到輪胎上的輪上效率也並不高。
這樣就會出現,發動機資料虛標過高,而駕駛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動力體驗,反而車子還非常費油。
那麼這款變速器就相當於廢了……
這就是我們自產變速器,在液壓變矩器方面,經常遇到的問題,並且始終無法客服。
因為這涉及到幾個加工精度的問題,而我們根本拿到不到日德汽車製造企業所使用的那種高精度機床。
這也是我們始終無法攻克AT液壓自動變速箱的一個主要原因。
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目前在液壓領域,始終無法取得突破的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說密封,咱們就差的更遠了,看似普通的密封膠圈,咱們生產的,用仨月就完犢子了。
而人接日德產的,用上幾年,汽車跑十幾二十萬公里都沒事,這裡面的道道就更多了。
加工精度,密封,這些都是困擾我們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的攔路虎。
而往大了說,在渦輪葉片方面,這就更是讓我們頭疼了。
為什麼我們一直在飛機發動機領域,遲遲無法取得突破。
材料是一方面原因,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高精密加工,也是一大難題。
就比如飛機發動機的燃燒室,這就是一個有著非常複雜曲面的金屬腔體。
老美F22戰鬥機上使用的F119PW100加力渦扇發動機,那更是這個領域的皇者。
這種發動機,燃燒室裡面還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轉子,而這個轉子實際就是一根長軸上面長滿了各種渦扇的葉片。
光是看那些葉片,都已經讓人頭疼了,而讓你更頭疼的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葉片是如何加工出來,並且安裝到那個轉子上面去的。
毛熊也有類似的發動機,不過毛熊的辦法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他們直接造了一個高壓艙,然後讓工人穿著抗壓服,在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大氣壓下,完成焊接。
硬生生把堅硬,不宜變形的渦扇葉片給焊接到轉子上面。
至於米國,就更牛掰了,他們居然可以一體成型。
再加工的時候不使用焊接技術,而是使用一種離子單晶生長的模式。
讓渦扇葉片,長到轉子上,並且按照他們的設計的造型去長,這就是老美的厲害之處。
而早在十年前,咱們別說生產了,就連人家渦扇的葉片是怎麼生產出來的都不知道呢。
直到最近十年,咱們才搞清楚。
哦,原來人家的渦扇葉片,之所以能夠在那麼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不變形,不掉落。
是因為人家在葉片里加了金屬錸!
原來,他們的單晶葉片,是特麼的鈦和錸組成的特殊合金。
難怪,人家的渦扇葉片即足夠硬,又能在超過三千度的高溫環境下工作,還有這超強的抗蠕變能力……
而為了搞清楚這個葉片材料,咱們就犧牲了無數在米國的‘員工’。
然後咱們就開始滿世界的招這種金屬錸,可這時候卻發現,全世界的錸礦資源,幾乎都沒美俄兩國給壟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