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如何控制成本,這些機器人身上使用的很多感測器,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
所以控制成本是大面積商業推廣的關鍵。
另外一方面就是這些感測器在面對極端天氣時候的精度。
比如在40度高溫,或者零下40度嚴寒的情況下,這些感測器如何能保持正常工作。
這些都是還沒能攻克的難點,所以這機器人才沒有大面積推廣上市。
不過人家已經開始打算進行初步嘗試了,而第一款真正商業應用的,就是送快遞機器人。
一旦這人形機器人應用領域,鷹國要是再度走在全世界的前面。
那他們就相當於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電子科技領域。
就好像當年英熱爾率先推出X86架構,微軟率先推出視窗作業系統一樣。
全世界的機器人生產和研發,就都得再度跟在鷹國人的屁股後面。
而鷹國就可以靠著這項技術的領先,再度穩固他們的金融霸權,再繼續收割世界三十年。
最起碼,三十年……
這都是人家早早就布好的局,設計好的指令碼。
可是最近H國的幾個動作,突然讓鷹國人感覺這計劃好像有點失控了。
H國居然跳出了他們原本設定好的軌道……
那碳奈米管晶片,和小星星人工智慧就已經讓他們方寸大亂了。
可最近他們的軍方的大動作,又體現出了他們在精加工領域的突破,這就讓鷹國人再也坐不住了。
如果說碳奈米管晶片,和小星星人工智慧的出現,鷹國人還勉強能夠接受。
畢竟矽基晶片和他們在軟體領域積累了數十年的優勢,還一時半會兒不會那麼被抹殺。
所以他們還有充裕的追趕的時間。
可是H國方面在精加工領域,體現出來的突破,就讓他們不能淡定了。
畢竟他們已經在那新一代的機器人身上持續投入了三十年,如果這時候H國人要是在精加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話。
那麼在結合上他們在碳奈米管晶片和小星星人工智慧軟體方面的突破,那他們前期那三十年的投入,很容易就會被人追平了。
這樣一來,他們鷹國此前三十年的不間斷投入,豈不是白投了?
這讓他們完全不能接受啊!
那波士頓動力研發的機器人,可是他們賴以統治下一個製造業時代的利器啊!
想想看現在的機床,其實所謂的五軸也好,六軸也罷,很多加工動作,其實都是擬人化的設計程式而已。
而且對環境的要求還非常高。
而如果等他們的工業機器人成熟了,能夠進入到這個加工領域。
一臺機器人,就可以取代一臺機床了。
而且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會像機床這樣嚴苛,又是要高度無塵,又是要底層緩震什麼的。
只要智慧程式設計的OK,那麼一臺機器人就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加工方面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