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潤沉『吟』了片刻,道:“我們當地的氣候環境,一年能夠養殖四季蠶,分別是春季、夏季、正秋和晚秋這四種,當然受氣候的影響,春蠶的質量最好,產的絲最多,其次就是正秋。
現在國家有意讓東蠶西移,所以最近幾年來,咱們西部地蠶種質量也有明顯地提高,現在當地繁育的主要品種也是從兩廣地區引進過來地,那裡的氣候好,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在生產蠶繭,所以在蠶種的繁育上一直都走在前列,現在咱們當地引進的品種就叫‘兩廣一號’,該蠶種的上車率較高,一根絲到頭,而且蛹較小。
我想我們目前就先發展這樣的品種為主。 ”
劉鵬沉思了片刻,抬起頭來望向馮潤,說:“你看,咱們今後是否有能力自己進行育種!”劉鵬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他想到現在的大河壩這塊被髮展起來的蠶桑基地,這養蠶的量也是在逐年的提高,這一塊的市場要是做好了,也不啻於一個好專案,而且到時候也能為自己村裡發展起來的絲廠提供更多更好的原料。
馮潤沉『吟』道:“自己要繁育蠶種,這得有相應的試驗場才行,而且在管理上也得有專業的蠶種管理人員,咱們現在的條件恐怕不行,而且要繁育蠶種得有『政府』的相關部門的批准才行,要知道這蠶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紡織業種的絲綢加工業,而咱們國家又是一個紡織生產大國,所以在這方面管理得較嚴,不過只要咱們以後能夠育出優良的品種,到時候在去申請就應該容易多了。
”
劉鵬點了點頭,對於現在的情況算是有了瞭解了,這時,劉鵬稍顯歉意的看向馮潤,道:“馮潤,你們自從來到咱們村子後,一直都戰鬥在工作的第一線,也沒有很好的工作場所,真是難為你們幾人了。
不過你們只需在堅持一段時間,這次的修建,村裡也修建了一些專門用於研究的一些工作室,等以後建好了,你們就可以進入裡面工作,相信那個時候更能發揮你們的所長!正好你們趁這段時間多多的帶一些普通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生產技術上能夠更加的熟練。
”
馮潤聽了劉鵬所說的事後,臉上也『露』出了興奮的神『色』,對於能夠做研究,那是他嚮往已久的事。 馮潤興奮的點了點頭,道:“放心吧,劉總!”
陽光村去年發展起來的桑園在今年已經能夠提供桑葉了,在劉鵬和馮潤兩人商量好這次村裡發展的蠶種之後,劉鵬便通知了鎮上的萍姐,讓他在訂購蠶種的時候,一定要主意一種叫‘兩廣一號’的蠶種。
而在村裡,劉鵬把負責水庫那一塊的老唐找了過來,讓他把去年已經準備好的蠶房好好的整理一下,做好今年蠶繭的生產準備,同時也通知去年已經登記過在蠶房工作的村民,讓他們隨時做好工作的準備。
當然在事先,劉鵬也通知了六村的謝主任,讓他也做好了這次養蠶的準備。
由於陽光村現在發展了大片的桑園,在加之整個大河壩鎮是優質桑園的推廣地區,所以鎮上的蠶種場準備了充足的蠶種,這次陽光村的養蠶量就有近1000張蠶種,這樣算下來,這一季能夠產鮮繭40噸左右,產值將達50萬。
雖然看上去一個月掙上這50萬挺容易的,其實不然,要知道以前農村在養蠶的那一個月是最忙碌的,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為了讓蠶能夠更快的生長,每家每戶的蠶房都是燈火通明,鄉親們每天夜裡都會起來很多次床來餵養蠶,而且蠶在吃食的時候發出沙沙的聲響,很難入睡。
所以在養蠶的這一個月時間裡,是以前鄉親們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好在現在劉鵬實行的產業化生產,這次村裡的養蠶也是輪班制,所以在蠶房裡工作人員還是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天氣一天天變暖,從鎮上送來的1000張蠶種也分到了水庫邊上的每一個蠶房之中,蠶房裡的工作人員都是村裡的『婦』女,她們在養蠶上都有著相當的經驗,而且『婦』女也比較心細,在養蠶這樣的活兒中能更好的勝任。
蠶房裡的一切設施也早早的被準備好,整齊的木架、竹篾編織的簸箕,以及早以做好的方格架子,這方格是以後蠶結繭的時候的場所,劉鵬之所以沒有選擇以前農村裡的草籠,那是因為蠶在草籠上結出來的繭容易在繭殼上產生皺摺,這些細小的皺摺直接影響到以後的生絲加工,因為皺摺多的蠶繭在繅絲的時候就會斷裂,所以劉鵬這次選擇了方格架子,在一個個的光滑的方格中,結出來的蠶繭皺摺少,而且還減少了雙宮繭的產生。
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蠶種的到來,才使劉鵬發展的魚桑模式真正的完善起來,有了蠶桑的加入,這水庫的發展將更進一步的體現出它的價值,同時也為村裡增加了一個好專案,為陽光村的發展建設進一步的提供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