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位於洛陽以北,黃河之南。地勢連綿起伏,虎踞龍盤。自古即為風水玄聚之地,因而成為歷代二十餘位帝王的陵寢所在。在當今大唐之世,這邙山所在盛名更熾,只因除了它是山河匯聚的風水寶地外,還坐落著一座獵場環繞,莊嚴肅穆的軍府。此府臥於幽靜山群之間,看似平靜蕭瑟,卻掩蓋不住一股沖天傲然之氣。在正殿秦王殿外,聳立著的太宗皇帝身跨戰馬,彎弓搭箭的石雕,告示著人們,此處便是大唐百年名聞海內的天策府之所在。
後院的衛公閣中,明幾置清茶,案頭焚著香,一身淡青素袍的冷小小正手捧一卷兵書,靜靜研讀。
此時他的副將盧茂勻前來,將一本形制古拙的書冊送到冷小小面前,說道:“將軍,這是剛收到的,送書人未留半點痕跡,交給守門衛士便即離開。我派人去追,卻找不到半點人影。”
冷小小掀開裹在外面的布,看到書冊封皮上寫著‘隱元秘鑑’四個字,心中頓時瞭然,笑了笑道:“無妨,你下去吧。”盧茂勻領命離開。
此書對冷小小來說,並不神秘,他在天策府書檔中已翻閱過多本。其為神秘組織隱元會所發,雖名為‘秘鑑’,其實當中內容主要是對中原武林近五年的大事總結,多是震動江湖,人盡皆知之事,不涉秘聞。每次成書,中原武林各大門派勢力都會收到一冊,天策府當然也不例外。
看那封皮下角用極小的篆字寫了‘二十’的標註,冷小小不禁感慨,這已是第二十本,以每五年一冊算起,這書竟也有百年之數了。
他翻開首頁,標題是‘中原五年大事記’。其中內容首當其衝的,便是五年間惡人谷與浩氣盟的對抗,隨著時間逐年升級。自開元慘變後,為遏制王遺風和惡人谷,中原各派由朝廷牽線成立了浩氣盟。數年間雙方在各方各面纏鬥不休,互有勝負,但多是區域性數人間的對抗。自四年前起始,不知什麼原因,兩大陣營突然都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籌集物資,似乎都在整裝備戰,想來是有一方等不及了。秘鑑中將這數年間雙方之爭詳細記錄,從其中前後順序上不難看出,浩氣盟乃是主動出擊的一方。冷小小隨意亂翻,發覺全是些已知的事情,他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的‘風雲人物榜’。榜單中人皆是近五年江湖上風頭最盛,又或爭議最大的人物。
冷小小端起茶杯細啜一口,看到名單中第十位的是林欲靜,知他是崑崙派掌門,第九的楊逸飛是長歌門的掌門,二人一南一北,近幾年都勵精整頓,不涉任何紛爭,將各自門派發展的好生興旺,在武林中地位漸升,已非過去的邊緣勢力,因此這二人名頭也是越來越響。
再看排名第八之人,冷小小吃了一驚,沒想到竟是自己的名字。稍加思索,不由得苦笑。雖然李承恩,秦頤巖等人尚在,但整個天下都知道,天策府如今內憂外患,被朝中以李林甫為首的勢力不斷打壓,卻仍舊屹立不倒,正是冷小小在苦苦支撐著。現如今不論是同情還是嘲諷,幸災樂禍還是暗中支援,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風雨飄搖的天策府,其中艱辛只有他自己明白。
排在第七的竇文揚和第六的霸刀莊主柳靜海,說起來並無什麼了不得的建樹,但由於李林甫的扶持,這二人在武林之外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尤其最讓冷小小頭痛的就是這竇文揚,此人身為神策軍統領,無論何時何地,做任何事都必提天策府,似乎他在這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天策府消失。冷小小自然知道眼下形勢迫人,李林甫權傾朝野,如日中天,不論竇文揚如何挑釁,自己能做的唯有約束部下隱忍,不做理會。另外,早聽傳聞竇文揚的‘狂殺槍法’勢如雷霆,無堅不催,冷小小暗忖找機會定要和他較量較量。
再看下去,榜單第五的名字是烏蒙貴,冷小小對他並不熟悉,只彷彿聽說此人乃是雲南五毒教的叛徒,叛逃後自行另創了‘天一教’,經過數年經營,眼下已幾乎把南疆勢力統一,卻不知五毒教會如何應對。
第四名則是紅衣教主阿薩辛,自打明教被天策府連根拔起後,這紅衣教便冒出了頭,興風作浪。聽聞他們行事低調,多在村莊鄉間活動,就地吸納村民入教,發展的極為迅速。其教眾現已遍佈大唐各地,人數尚不清楚,但勢頭之猛毫無滯緩,隱隱有了當年明教的影子,幾乎已成天下第一教派。據聞教主阿薩辛武功深不可測,見過的人卻並不多,冷小小暗忖定要好好調查他的來歷,否則照此以往,後患必甚。
排在第三的並不意外,浩氣盟盟主謝淵,冷小小想到,傳聞謝淵是出身天策府,但只是個職位不高的參將,卻最終由義父推薦加入浩氣盟,那時天策眾將都不理解,而自己年歲太小,更一無所知。據說此人心高氣傲,胸懷大志,非是安享太平之人,也許他認為現在已到了出手的時候。
謝淵雖是一代人傑,但他的對手亦非同凡俗,排在第二的王遺風可說是當今武林最獨特的存在,無門無派,極其神秘。不但武功絕頂,心智更是不凡,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今天的惡人谷恐怕早已成了歷史中的塵埃。
再往下看,冷小小怔住,眼圈不由泛了紅。那榜單第一的位置上,赫然寫的是‘葉隨雲’,標註猝於天寶六年。冷小小呆瞧半晌,嘆了口氣,將書合上,淡淡自言道:“已經兩年了嗎。”想起兩年前好友為救自己而死,冷小小總是難以釋懷,自責不已。
兩年前在出徵雲南平叛途中,神策軍前鋒部隊突然反戈,襲擊了主帥部隊,此訊息一出,朝野震驚。數日後,冷小小率殘部回京,在朝堂上面見皇帝,平靜的複述了被襲過程,期間並未提及任何人。
但在場群臣卻都心中打鼓,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此次出征,乃是李林甫一力促成,出征部隊的構建也全是他親自安排。更何況,包括陳嵩伯在內的所有神策軍高階將領都是李林甫一系。本以為冷小小定會趁機興師問罪,哪知他卻似乎對此毫無察覺,旁人不禁惴惴,都道此子還是太過年輕,看不懂其中陰詭。
只有李林甫心中吃驚不小,他萬萬沒想到,冷小小年紀輕輕,心性卻能這般穩住,加上聽說此役葉隨云為救他而死,可在這年輕將領的臉上卻看不出絲毫情緒有變。不禁心中暗歎,原以為清除了李承恩和秦頤巖等人,天策府已不足為慮,此時看來,還言之過早,這冷小小確實了得。
經過冷小小的複述,皇帝亦是大發雷霆,自然要詢問李林甫,可李林甫卻只淡淡表示,眼下罪魁陳嵩伯已經成擒,正在押解回京途中,現今證據不明,多說無益。等到大理寺將陳嵩伯審問清楚,再議不遲。群臣附和,皇帝也只好安慰冷小小,讓他好好休養,到時自會給他個滿意的交代。
冷小小強壓怒氣,叩頭出殿。回府後,將自己關進房間,再難抑制,悲慼落淚,卻不敢大聲哭出。他不能讓外面的軍士看到主帥軟弱的一面。天策府此刻需要他堅強,需要他冷靜,需要他給每一個將士傳達堅定的信心。
正哭泣間,屋門被吱呀推開,原來是李承恩。冷小小忙擦拭淚痕。李承恩輕拍他的後背,只說道:“哭吧,外面人都被我支走了。”冷小小抱住義父更是放聲慟哭。
數日之後,傳來訊息,陳嵩伯在回京途中突發疾病而死,負責看守的衛士已因看守不利問了罪。冷小小怒不可遏,誰都知道這是殺人滅口,這一下死無對證,等於所有罪行都由陳嵩伯一個人扛了。
想到葉隨雲的殞命,冷小小悲憤再難抑制,他徑直進了大明宮,這一次他要把近年收集到的關於李林甫秘密謀反的所有證據全都交給皇上。
其時皇帝李隆基正在甘露殿與司天監眾人談論玄學。聽聞冷小小覲見,有些意外,畢竟已過了上朝的時辰。
冷小小進到殿中,跪倒拜下,道:“陛下,臣前來乃是有要事啟奏。”
李隆基好奇起來,問道:“有何要事,為何不在早朝時說與朕,此時才來?”
冷小小道:“只因臣剛收到叛將陳嵩伯的死訊,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