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嗎?當然有用,而且非常有用。
因為裡面全都是再實際不過的論述,比如說第三卷裡面上來講要設定一個什麼七十二人的“王翼”來輔佐主帥,裡面要有懂天文氣象的,懂地理的,管間諜的,懂對方人事情況的,負責後勤的,負責傳信的……這明顯就是古典參謀部的意思。
而現實中,大魏這裡的軍制裡,到柱國那個層級,也有對應的規章制度。
張行在自己的總結裡,也有對應的資訊匯總,甚至乾脆就用了參謀這個詞彙。
但不得不承認,這比張行一個人透過與其他將領交流總結來的準確和有用的多,很多東西張行本人都沒想到的,他真不是什麼天才。
所以,張行很認可這本書的價值,就好像之前很認可《易筋經》的價值一樣……他現在都還在用《易筋經》做輔助,而且準備等這波全民築基後,把《易筋經》版印出來,讓大家一起來用。
但是……所以說但是,它跟《易筋經》一樣都來的不合時宜,《易筋經》來早了許久,而這半本《六韜》又來晚了許久,它應該出現在自己造反後,打歷山之戰前才對!最起碼在自己開始動筆前就到呀,也省的自己許多功夫。
當然了,嘆氣歸嘆氣,既然是這種東西,而且送到跟前,在家已經跟白有思討論過了,張行反而沒了多餘心思。
“王先生看了嗎?”張行捏著這半本《六韜》,從容來問。
“看了,兵書嘛。”王懷績坦誠答應。“路上看了,很好的兵書。”
“只有半本?”
“我在山裡找到的時候,就只有後面四卷……”王懷績趕緊擺手。“就算是有人偷了,也不是我偷的。”
張行趕緊點頭:“我就不再問你怎麼知道一定是我的了……多謝了。”
王懷績趕緊點頭。
正說著呢,外面流光劃過,第一個抵達的人赫然是徐世英,賈越、王雄誕等人本在倉城,也都來到。
而徐世英既至,也不問之前動靜,反而只是行了一禮,便眼巴巴來看張行手上書卷。
張行抬起頭來,正迎上對方目光,乾脆將書卷作勢遞了過去:“徐大郎來的正好,拿出抄三份,一份給我,一份給王雄誕做收藏,一份著人送給武安太守李定去,就說我說的,讓他做個註解……原版你自己留著,待會我讓小賈將自己寫的那些東西也給你送去,你對照著兩樣東西,自己先做個整理,整理出來後,就版印出書,所有隊將以上軍官,頭領、舵主之類的,人手一份。若是李定的註解拿回來,繼續加上去,再行版印。”
徐世英怔了一下,懵了一會,猶豫了一片刻,方才雙手接過此書,小心翼翼看了下封面,然後重重點頭,卻又肅立在堂上不動,眼珠子只在王懷績、白有思、張行包括那面鏡子上亂閃。
張行有心解釋,卻也不知道該從哪裡說,反正對方看了內容就該曉得,這不是什麼秘籍天書,最起碼這是從人的角度寫的東西,也是人能寫出來的玩意。
一念至此,他乾脆去看王懷績:
“王先生,多謝你了,但我有句多餘的話一定要跟你說……有些時候,多看了點東西,自覺高深了一些,便下意識以為某些事物是虛的,但未必就是虛的,或者便是虛的,也不是沒意義的……人生於世,感慨於自家渺小,震撼於星辰宇宙、天地龍神之雄壯,這是當然的。但家裡人也都是真關心你的,也該用心對待。你若是有心,還是該回一趟家,實在不行,回一趟汲郡就行,你兄長在那裡做太守,很是想你。”
王懷績胡亂點頭。
張行不再多言,又朝白有思點了下頭,便一起起身,扔下堂上幾人和外面動靜離開。
轉到後面,尚未進房,只是走到院中,白有思便忽然“噗嗤”一下,笑了出來。
“什麼?”
張行詫異回頭。
“沒什麼,三郎你剛剛既畏懼、又厭惡、又無奈,還有些隱隱期待的樣子,委實有趣。”白有思毫不避諱。
“凡夫俗子嘛。”張行果然也不在乎。“既防備又想佔便宜。”
“還有,你之前一度想跟我說什麼?”
“只是想尋你罵幾句四御,我之前看書的時候便想罵了,但想罵的詞乃是北地俚語,你必然不懂,再加上怕他們心眼小,所以止住了。”張行有一說一。
“無妨。”白有思趕緊安慰。“四御還少被人罵了嗎?天旱的時候,三輝都被人指著罵的!天道有常,幾千年了,他們要是為這種事情生氣,反而更活該了。”
張行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沒有吭聲——某些方面,他就是比白有思更慫,這點毋庸置疑。
有這個功夫,關注私下局勢,想想黜龍幫接下來該往何處進軍才是正題。
PS:大家國慶快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