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川南地區,有個重要的茶馬司。
此地本是和西番貿易的重地,也是茶馬古道重鎮,以茶葉交換馬匹,事關大明南北貿易,因此地多有康巴頭人,故而他們個個都賺的盆滿缽滿,廣有錢財。
大明的茶馬古道,分許多條路線,而成都又是重中之重。
一條道是走長安,匯聚中亞西亞還有山西以北的大漠特產,走漢中,安康,到達康定雪區。
另外一條,就是自四川出發,走向東南亞各個國家。
還有一條,是自湖南湖北,走婁底,安華,前去廣西,再沿途走思茅等一路收茶葉賣鹽巴。
而這些國家,如今有個很顯著的特點。
都信仰佛教,番僧喇嘛和尚,行走在此地十分吃香,佛教勢力也很龐大。
在元朝時候,四川的茶馬商人甚至可以走到暹羅,天竺,到海邊購買各種海貨,胡椒等,又走茶馬古道返回。大明收復雲南之前,茶馬古道受損,如今兩年多之後,整個西南的商貿蓬勃發展,甚至一定程度上,茶馬古道的貿易額並不比如今的絲綢之路少。
因為,帖木兒帝國雖然疆域廣闊,可是內部叛亂不休,且東察合臺汗國又隔在中間。
如今,朱標北巡,來到此地,自然也要接見一番此地的佛頭首領,給予他們賞賜,讓他們在屬地給大明的商隊行方便,另外就是多賣糧食給大明的邊關衛所。
雖說沐英在雲南廣開良田軍屯,雲貴川的衛所兵糧食仍然不夠吃,而雪區的佛頭,頭人,有很多青稞田。
青稞,可以說是上天賜予高原的食糧,此物種植可以不吃太多肥料,完全隨緣栽種,而產量若是菩薩保佑,竟能做到一畝百多斤。
要知道在前世朱雄英那個時空,六十年代小麥畝產二百多斤,都要上報紙,專門表彰一番。
甚至可以說,在西北羅布泊發現大規模鉀鹽礦之前,青稞不用肥料,隨意種植的產量能達到中原地區良田的標準。
在唐代,吐蕃強盛時期,藏地遇到了千年難遇的溫和期,高原沒有太多災禍,牛羊成群,青稞遍地都是,故而吐蕃強盛了百年有餘,甚至一度攻陷長安。
一個又有錢,有有權,而且有很多糧食的大階級,無論如何也不能掉以輕心,需得認真對待。
此時,西北商路被帖木兒帝國阻斷,南方茶馬絲綢之路,全都得仰賴這些佛頭,還有信佛的土司頭人臉色。
安排鄭和前去找這些和尚打打秋風。
朱雄英找來自己父親朱標。
“爹,您可還記得我給您說過,咱們要放開一些民間籌措銀行的事兒?”
朱標疑惑道:“怎麼?”
朱雄英笑道:“爹,有好事啊,你看這大慈寺這般繁華,想起了什麼?”
蜀王朱椿道:“雄英,你不會是想對佛門不敬吧?”
“怎麼可能!”
朱雄英將腦袋搖成了撥浪鼓。
歷史上,幾次滅佛運動的帝王,都沒落個好,得罪了任何大勢力階級,都是有生命危險的……和尚在如今這種封建時代,就是行走的招牌,但凡是有寺廟的地方,都能吃得開,就如茶馬古道上的康巴頭人,他們都很富,很多是從漢商手裡收茶葉和鹽巴倒賣發家致富,但是他們就願意將全家的財產,貢獻給佛頭佛祖。
寺廟佛頭一聲令下,信徒甚至願意馬上將自己生命獻出。
“十一叔你怎麼能這樣想我,我很純潔的。”
朱雄英都著嘴。
“我打小就養生,對佛祖敬畏的緊,逢廟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