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去陳國行動失敗,也不會被對方打得一敗塗地。
同時,也是做給陳國上下看的,相信陳國在邊境肯定會有探馬,如此變動也是給陳國一個警告,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易九霄在途中沒有再做停留,而是直飛陳國的都城金州,終於在十三天之後到達了金州城外五十里處。
遠眺金州城,易九霄沒敢再繼續飛行,而是落在了地上。
然後找個集鎮租了一匹馬,向城中緩慢地行去,邊走邊想著入城後的對策。
如何介入金州的政局,易九霄在途中思慮再三,他不可能直接去找陳國的皇上陳流風。
皇帝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除非以出使的名義,但是時間已不再許可,容不得他大張旗鼓地充當使節。
怎麼辦?硬闖陳國皇宮,還是硬闖太宰處理事務的勤政堂。
這都不合適,那樣非但不能見到這些當權者,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好在厲寬給了他一個建議,陳國朝廷中分成兩派,其中太宰管璧是一派,學士院院長宣中春是另一派。
太宰管璧主張趁易國空虛之際,對易國用兵,將易國瓜分。
而學士院院長宣中春則認為唇亡齒寒,在滅掉易國的過程中,陳國也會國力大傷,恐為他人所乘。
由於兩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且不互相讓,所以陳國皇帝陳流風一時間也舉棋不定,否則可能大軍已經都在路上了。
但是學士院是朝中清流,雖然跟皇帝走得很近,出謀劃策,但勢單力薄,跟太宰難以長期抗衡。
所以宣中春這個人可以爭取和拉攏,要想方設法跟他搭上關係,然後再助其一臂之力。
如此便可以左右陳國的朝政,改變陳國皇帝的想法,打消入侵易國的想法。
現今諸國的局勢,讓易九霄聯想到前世的那些歷史。
讓他一度錯覺是回到了春秋戰國,回到了那個諸侯割據,群雄爭霸的年代。
一切何其相似,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並存,充斥各種矛盾和利益,充足著貪婪和慾望,充斥著陰謀和策略。
跟戰國時代相似的是,現今各國權臣和大家族都喜歡養士,透過各種途徑招攬賢才,為自己出謀劃策,抬高自身的聲譽,壯大自己的力量。
曾經的魏國工部尚書樊濤就是門客出身,是封家所養計程車。
在做官成名之前他一直被封家供養著,封家給了他很多修煉資源。
樊濤自身的資質也很好,修煉到了金丹中期,後來出任工部尚書一職。
當然,士為知己者死,樊濤為了報答封家,與厲家對戰,被易九霄殺死。
當年開州太守成元化逼迫易九霄留在開州治下為官,非為別的,也是存在了養士的企圖。
因為這些士未必就得是修真者,也可以是讀書人。
修真者為武士,讀書人為文士,都是不可或缺的,州考前三位也正是最好的選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