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軍主要精力當然還是應該放在如何攻取長安上。但攻取長安之後,卻必須慎重調整部署!”李建成適時總結,面帶笑容,氣質風貌之中充滿穩重和自信,與李元吉剛才愚蠢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少人都暗中點頭讚賞。
“但對於王君臨的遠東軍,末將以為,唐公還是早作防範為妙!”李世民的心腹侯君集隱晦的看了一眼世子李建成,突然站了出來,神色凝重的大聲向李淵建議。
他的建議得到了無數人附和,實在是王君臨的兇名太盛,很少有人不怕。
一時間,眾人紛紛發言,大部分將領都認為要早做打算,但具體做什麼,卻沒有人能夠提出可行建議。
特別是有人提議李淵派殺手刺殺王君臨,被眾人批判的狗血噴頭。
開玩笑,派人刺殺王君臨,本來能夠成功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而開了這個頭,若是惹惱了王君臨,派人刺殺他李淵………
一想到麾下能人異士和高手無數的王君臨若是派人刺殺他,李淵創渾身打了個冷顫,直接下令將提議刺殺王君臨的人驅趕了出去。
李淵自認為在王君臨身邊有李玄霸和李靖這兩個非常重要的伏筆,若王君臨與他全面開戰的時候,雖然不至於讓李玄霸和李靖殺了王君臨,但在關鍵時刻重創遠東軍,甚至決定戰局勝負應該是可以的。
“唐公,明日末將就親自帶人攻城,爭取在十天之內攻破長安。有了長安城內的存糧和甲杖做軍需,唐公也不必為遠東軍太過發愁,想那王君臨將天下世家貴族得罪死了,如今雖然氣焰囂張,也只是一時而已!”被唐公李淵親手提拔為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馮翊太守的孫華顯然對王君臨的重視不夠。
因為在他看來,王君臨與天下世家門閥為敵,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情。
“門閥世家若是能夠對付得了王君臨,便不會有那麼多被王君臨所滅,而王君臨若是那麼好對付,早就死了不知多少次了?”劉文靜對孫華等人的無知嗤之以鼻。
眼下李淵帳內武將居多,讓劉文靜、裴寂等少數幾名文官在猛然間感到了一種鶴立雞群般的孤獨。
他們不明白李淵為什麼對那些新近投靠的所謂義軍頭子如此遷就,不但授予這些傢伙最高的職位,而且准許他們參與
攸關整個李家軍命運的決策。
在劉文靜等文官看來,某些人頂多為當世樊噲,衝鋒陷陣勉強堪任,遠見卓識半點沒有。有聽取他們的諫言那功夫,還不如多去翻翻古書,從前人的智慧中借鑑些應對之策。
在大軍剛剛渡過黃河時,劉文靜、裴寂等出身世家門閥的人曾經私下裡向李淵建議過,請對方著手整頓軍中秩序。
按照大隋慣例,出身於寒微的人不應該和出身高貴的人同列。立下戰功後,所受的賞賜也不應該相同。
而李淵在沉思半響之後,卻回答道:“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勳之際,何有等差,宜並從本勳授。”
這種公平的處事態度自然是門閥世家的人有些不滿,但好處也很明顯,讓令李家軍快速膨脹。
只是與軍隊發展壯大相伴而來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軍帳內的秩序越來越混亂,很多時候就像一夥山賊在討論如何打家劫舍!
出於某種劉文靜無法明白的原因,李淵本人倒很是喜歡這種亂哄哄的場景。
劉文靜等人猜測李淵是想用這些人與他們門閥世家出身的人形成一種平衡,從而儘可能的不讓門閥世家所控制。
不得不說,李淵面上事情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在用心傾聽,絲毫不以滿帳篷的髒話、黑話為意。有些話只要說到了點子上,無論出自誰人之口,帶著多少汙言穢語,李淵都會言語誠懇的表示讚揚和肯定。
而受到激勵的豪傑賊首們立刻滿臉興奮,順著先前的思路說下去,天馬行空般,根本不受任何拘束。
“先取長安,再定上洛,然後以一支兵馬東進逼住洛陽的王世充,同時爭取與王世充暗中結盟,共同對付遠東軍王君臨,另外派一支兵馬火速去支援二公子……”眼下最被群雄看好的對策出自長孫無忌之口。他不但在時間上論證了這種策略的可能,而且綜合了遠東軍和瓦崗軍,以及洛陽三方此時的對陣形式,認為在攻破長安後,李家兵馬有一段足夠的時間去應付來自遠東軍的威脅。
“就怕李密帶領瓦崗軍敗得太快,而王世充又畏懼遠東軍不敢與我們結盟!”有人大聲說出自己的擔憂。但他的話很快被一片嘲笑聲吞沒,“以王世充做的那些事情,秦安王怎麼可能會與他結盟,或者說以秦安王王君臨的霸道,王世充哪敢與秦安王結盟。”
“出生門閥世家的王世充也不會相信王君臨!畢竟這些年王君臨滅了好多門閥世家了。”核心將領們把李淵的沉默看做自己展示眼光和才幹的機會,爭搶著發言。
這夥人的嗓門最大,不久之後又得到了馬軍統領柴紹的支援。太原兵對關中發兵之後,本來作為李世民行軍長史的柴紹被李淵給抽調過來,而且一路上很快就因為屢屢建立奇功被李淵提拔,如今單獨統領一支機動兵力,最近在李淵有意無意指使之下,柴紹又與李建成走得很近。
不過,平時柴紹所部歸屬李淵直接管轄。一有交戰,這支騎兵就立刻作為絕殺,在關鍵時刻繞過兩軍膠著的正面戰場,從側後直取對方主帥。
李建成帶領陳演壽、錢九瓏等一干年紀稍大的將領對形勢的估計不如長孫無忌等人那樣樂觀。他們也傾向於對遠東軍最高警惕,但他們不建議李家軍在奪取長安後,主動去挑起遠東軍方面的注意。
奪取關中,是太原兵馬取得爭奪天下資格的第一步。
接下來的第二步,李建成認為應該把重心放在努力經營關中、河東等地盤上。
先派人扼守函谷關天險,使得東方諸侯無力西進。
然後讓二弟李世民帶領部分精銳防範遠東軍,其餘兵馬四下去恢復地方秩序,安置因戰爭造成的流民,並盡最大的可能恢復春耕和秩序才是首要之事。
燭光跳動,照亮李淵老而疲憊的臉,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此時,李淵眼見眾人各懷心思的爭論差不多了,他突然說道:“從明天開始,全軍強攻長安,十天之內必須破城,至於如何防範遠東軍之事,現在還不急於一時決定,後面看看情況再說。”
“願為唐公效死!”武將們同時抱拳肅立,朗聲回答。
PS:四千多字的一更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