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宋、理、西夏、元朝及周邊數國的地圖。當然只是份很簡略的地圖,這年代也沒法畫出太過詳盡的地圖。
趙洞庭在地圖上寫寫畫畫。
他腦海中思緒萬千。
若是趙昺稱王,再聯合嶽鵬所說的蜀中有些異動,可以預想,趙昺稱王以後極有可能會攻宋。
而趙昺才剛到蜀中,以他的手段,不太可能奪取段麒麟的權利。也就是說,真正要攻宋的人其實是段麒麟。
如此,蜀中若起大軍,大理定然也不會觀望。大宋西面將會興起戰火。
至於元朝……
破軍學宮應該沒理由會那般準確的知道謝道清、趙顯等人回宋的路徑才是。
可趙顯卻是十有八九死在瀧欲的手裡。
這便代表有可能這根本就是段麒麟和忽必烈在聯手演戲。而這出戏,就是在為攻宋造勢。
如此,元朝也可能撕毀協議攻宋。
大宋便真正是四面皆敵。
縱是四大軍區禁軍二十餘萬,趙洞庭也仍然感覺到吃力。如果真如他猜想的這般,四大軍區未必能夠擋得住元、理聯軍。
更主要的是,大宋現在的國力根本難以支撐同時和大理、蜀中、元朝開戰。
壓力太大了。
光是糧草,就難以運送得過來。
而且大宋國境線這般漫長,元、理軍隊極可能從某處趁虛而入。到時候會更亂。
所以,趙洞庭必須先行將其中一方擊潰才行。或者是元,或者是大理,或者是蜀中。
元朝實力最為強大,想要擊潰,不是那麼容易,那便只能在大理或是蜀中之間選擇一個。
那麼,先集中精力對付蜀中好,還是先對付大理好呢?
趙洞庭在地圖上寫寫畫畫良久。
最終,在地圖上重重寫下了四個字,“抗元滅蜀!”
抗元,是先對元朝採取守勢。
滅蜀,自是先滅蜀中。
因為,蜀中的地盤最小。實力,也最微弱。
而且在蜀中的北面,還有西夏隨時可以出兵相助。雖然,李秀淑那個不著調的女人竟然說要聽天由命。
只要滅蜀,大宋的鎮西軍區和鎮南軍區便可以合力抵抗大理。甚至仍舊可以讓西夏相助。
到時候,說不定都能夠滅掉大理。
而在北方那邊,鎮北軍區和福建軍區十餘萬禁軍,要擋住元軍,應該是做得到的。
趙洞庭看著紙上的四個字,低聲自語,“就這個戰略方針了……”
他深深嗅了口空氣,似乎,有些硝煙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