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篇《六親論》記載的則是門人弟子的處事原則,練心之術的要訣。
《六親論》乃是所有內門以上弟子必修的法訣,除了外門和雜事弟子之外,在龜駝山中幾乎人人都會。
但《通神論》卻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修煉的。
龜駝山的內門弟子足有數百,好一些的年景甚至會千,但是核心弟子的數量,大部分的時候都有且之會有二十九人。
而這一點,與那《通神論》二十九篇的篇幅數正好完全對應。
據說在上古末期,整個中古,以及當下這一個紀元的前期,龜駝山核心弟子的數量一直都維持在三十四人之數。
所以很多龜駝山的門人以及長老都猜測,當下他們所修習的這一本《滴天髓》,並不是完整
版,至少上篇《通神論》定然是出現了殘缺。
而在之前,《通神論》定然有三十四篇。
也就是說,他們龜駝山之所以從大陸之上逐漸沒落,然後離開東庭域主大陸,來到這麼一個遙遠偏僻的地方駐足,大約也不僅僅是因為得罪了大陸之上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真一高手的緣故。
還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宗門法訣的缺失。
至於他們的猜測究竟準確與否,那就只有當下身為龜駝山掌教的林樂瑤自己清楚了。
而即便在法訣尚未出現遺失的狀況之前,在歷代的龜駝山之中,充當掌教的人物,十之七八都是當初核心弟子排名第一,修煉了《通神論》第一篇天道篇的核心弟子。
如今的掌教林樂瑤也同樣如此。
而在天道篇原文之中,除了一副主要的修行經脈路線圖以及十幾張瑣碎的引導圖之外,就只有一句話:
欲識三元萬法宗,先觀帝載與神功。
後更有人對此加以註釋:
天有陰陽,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隨時顯其神功,命中天地人三元之始,悉本於此。
天道篇中對於命理之事雖有提及,卻也只是一帶而過,講的多是天地人三元的修行之術。
乃是三才統系,萬物之本源。
林樂瑤雖是以宗之主,她修煉的,同樣也是核心弟子第一的天道篇,對於演算命理之事並不擅長。
而當下門中擅長此道的長老正好因為某些事情離開了許多年,至此未曾回返,所以,推演一事,在龜駝山的山門之中,能夠做到的人並沒有幾個。
而擁有‘知命’這一塊龜甲,又有研習的是‘知名’篇的梁秋實,其實便已然是龜駝山中,推衍一道目前的第一人。
此時此際,他確實已經回到了門中,並且侯在了林樂瑤的小樓之外十多丈的地方,但卻絲毫沒有要急著進去的意思。
他答應了呼延風,會把這件事情如實地稟告於林樂瑤,但他也曾明確地說過,這一切條件想要成立的話,首先呼延風就必須得能夠成功地透過這山前四關。
推演的結果顯示,這四關若是無法透過,那麼就說明呼延風並不具備拯救龜駝山的可能,而只有他成功了,這件事情才能夠出現轉機。
如今一二三關皆已闖過,但是這第四關的北邙,卻是一個洞虛境界的存在。
若然假以時日,無論是他還是呼延風,都有足夠的把握可以戰而勝之,但是當下一整個大境界的差距,無異於一道天塹,不說絕對無法跨越,但即便是對於當下的呼延風來說,梁秋實都覺得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上一次在山門之外,他就曾親眼見過呼延風被對方輕鬆戲耍的場面。
雖然過去了一
段時間,呼延風的實力相比於當初也出現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他頭頂之上的氣運,隔著大老遠的距離望過去,都叫人覺得十分震撼!
紫色的龍氣,那可是如假包換的氣運真龍!
即便是他們這些被天道寵幸的練氣士,即便是他們的掌教林樂瑤,都不曾擁有這等駭人的氣運
但是氣運在沒有徹底的轉化成為實力之前,就終究只是氣運而已,在絕對的實力壓制面前,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
梁秋實不是衝動的人,他先前既然那樣說了,那麼當下,只有呼延風真正地戰勝了北邙,否則今夜他就只會站在這裡等著,這個訊息,也絕對不會傳入林樂瑤的耳朵裡。梁秋實看了眼手掌之上的玄光鏡,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奇蹟,希望你能夠創造奇蹟!”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一寸山河》,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