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爺同孟書玉同時扭過頭去看,說話的是禮部左侍郎容大人。
那容大人還在說話:“還以為東秦太子是個明事理的,沒想到居然一點同情心都沒有,竟還慫恿國君讓我們罷朝。我們罷朝對他有什麼好處?孩子們放不出來又對他有什麼好處?他就為了看歌布的熱鬧,就是為了一己私慾,就是為了攪亂歌布朝局!”
孟老爺看傻子一樣看他,“容大人,從前覺得你看事情很是通透的,怎的這一樁竟看得糊塗?你覺得那東秦太子說的那番話,就是為了不讓國君把那些孩子給放出來?”
“不然呢?”容大人一瞪眼,“你沒聽到他是怎麼說的麼?他讓國君陛下不要放那些孩子,就讓我們罷朝,還讓他從來沒見過罷朝,想要在歌布看一出。這不就是看戲嗎?他是在用那些孩子當票錢,過足他的戲癮啊!難道這樣的人不值得譴責嗎?”
孟書玉把頭轉了回去,他覺得這位左侍郎就特麼是個傻子,他不想跟傻子說話。
承老爺卻覺得自己有義務教育教育傻子,於是他反問那容大人:“最終結果呢?是國君國君順了那東秦太子的意,讓你們罷朝絕不放孩子。還是國君逆了那太子的意,不讓你們罷朝,放了孩子?容大人,請您告訴孟某最終的結果。”
容大人愣了愣,“最終的結果是放了孩子,但那是因為國君陛下生那個太子的氣,不想順他心意罷了。一個東秦的太子想跑來做我們歌布的主,他真是想得美。”
“這不就是了!”孟老爺攤攤手,“如果沒有東秦太子這麼一激,孩子們怎麼可能如此輕易就被放出宮去,你要知道,那可是皇子和公主啊!不管真實情況如何,他們名義上都是歌布的皇子和公主,是國君陛下的孩子。把女人和孩子都放出宮去,還讓他們改姓氏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讓平民百姓怎麼看?外界本就有流言蜚語,在這種時候放妃嬪和孩子們出宮,國君是要頂著多大的壓力才敢如此做?你真的以為不靠激怒他,他就能把人都給放了?容大人我告訴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以國君陛下的脾氣,他只能把人都殺光,一個不留。”
孟老爺說到這裡臉都沉了,“容大人,你家裡也有女兒送進宮吧?孟某若是沒記錯,應該是容貴人,還生下過一位皇子。可惜,生下來的皇子不足一歲就夭折,孟貴人沒過多久也死在了後宮裡。皇上甚至連屍體都沒讓孟家看一眼,草草下葬。哦,不對,可能也沒葬,聽說後宮死了的妃嬪都是找張席子一裹,隨便丟了。”
“別說了!孟大人,你別說了!”左侍郎老淚縱橫,那可是他從小疼到大的寶貝女兒啊!
孟老爺卻是冷哼一聲,告訴他“所以,這樣的國君,你以為沒有那東秦太子一番刺激的言語,他能輕易就把那些孩子給放了?人家是在幫著你們,如果連這都聽不出來,不如罷朝。”
左侍郎被懟得沒了話,其它人聽了孟大家的分析,也頓悟過來。
國君發了話,皇子公主們得以離宮,宮宴現場又變成大型認親現場。
可也有的孩子並不滿意這個結果,他們根本不願意離宮,也根本想不明白自己的皇兄皇姐是抽了什麼風,好好的皇宮不住,偏要跑到外面去,好好的淳于氏不姓,偏要去跟外祖姓。外祖家裡再好,也不如皇宮好啊,外祖的姓再大,也沒有淳于氏大。他們原本是歌布最高貴的皇子和公主,結果一夜之間卻成為了來歷不明不知何姓的被拋棄的孩子。
他們不樂意,他們還想將來當國君呢,為什麼要離開皇宮?
於是有人開始鬧騰了,哭著不走,便有年齡長一些的皇子來給他們講道理,告訴他們即使不走,也不可能再像從前了,更不可能有機會繼承君位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國君的孩子。今天走了,是生路,今天若不走,很有可能就要被拖到大池塘裡去餵魚了。
那些孩子打了個哆嗦,一下就想起來這些年身邊經常有兄弟姐妹莫名奇妙地就不見了,也經常有兄弟姐妹就因為說錯了一句話,便被父王當場掐死、摔死。
聽說失蹤的孩子有一些入了狼口,還有一些餵了吃人的魚。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父王卻從來不把他們當人看,說殺就殺了,以至於他們每一天都活得提心吊膽的,生怕下一個被掐死的就是自己,也生怕突然哪一天,自己就從兄弟姐妹身邊消失了。
以前想不明白的事現在都想明白了,虎毒的確不食子,就像父王對大皇姐,那是從來都順著大皇姐心意的,大皇姐不管做了多大的錯事都會得到原諒,他們從來都沒看到父王罵過大皇姐一次。罵都沒有,更別說是打了,因為那是他的親生女兒。而他們這些,不是親生的。
沒有人哭鬧了,所有孩子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並非國君的親生孩子。
既然不是親生的,人家為什麼要養他們?又為什麼讓他們繼承君位?所有的一切都是妄想,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快逃離,逃走了才有活路,當國君也沒有活下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