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這種事情,無非就是個熟能生巧。但要說講究也是有的。天下萬事離不開琢磨兩個字嘛。這菜系也得不停向前推進,研究。巧的是,我從小就愛鼓搗這個……”
“哎,小丫頭這個問題問的好。這廚藝跟食材哪個更重要其實得看菜。比如你們今天吃的第一道菜,這組庵豆腐廚藝就得比食材重要。你們看著是豆腐,但實際上是裡面攙的食材可多去了。你們看要把豆腐去掉糙皮碾碎,再把雞胸肉跟,剁成綿綿的雞茸,要滑嫩、細膩,毫無顆粒後再挑去筋膜。
接下來還要取新鮮蝦做成蝦茸、取鮮魚魚腹那一小塊做魚茸,在搭配上蛋清一起跟豆腐攪拌,然後重新壓實製成豆腐。搭配豆腐的高湯必須以土雞提鮮、豬肘增稠。以雞汁將豆腐蒸熟,但最後用何種湯汁上桌,還有講究。比如今天戈總電話裡告訴我是年輕人居多,所以最終給你淋上的湯汁,取自雞湯冷凍之後表層的雞油,在搭配胡蘿蔔汁一起煸炒,至濃郁。
這還是較為取巧的做法,你們年輕人不介意那絲肥膩,有些說不得還就愛那一口兒,所以還算簡單。但若是今天來的大都是長輩,不喜油膩葷腥,那這菜就更麻煩了,用來烹製的湯汁需要多種肉茸吸油,再過濾起碼三遍,直到那鮮湯汁如淨水一般才能下入豆腐……”
……
戈東樹的面子還是有的。
六個人,十個菜,把盤子掃得乾乾淨淨之後,戈東樹也將這位蘇師傅請到了包廂了,跟眾人打了個照面。
寧孑也終於見到了蘇師傅真人。
跟想像中不太一樣。
這位蘇師傅可完全不像一般廚師那麼魁梧,恰好相反,身子顯得較為瘦削,看上去大概也就60出頭的年紀,不說話時,顯得頗為嚴肅,但聊到興頭上,那真就是口若懸河,讓人插不上嘴。
事實上,聊到廚藝這塊,一幫人也的確沒誰插得上嘴。
比如蘇師傅認為做菜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這個觀點就讓寧孑頗為佩服。
年輕人該怎麼做,老人該怎麼做,給大病初癒之人做菜,還得謹遵醫囑……
這是一個普通廚子應該考慮的問題嗎?
再就是菜譜的更新改良了。
用蘇師傅的話說了,他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倒不是做的菜有多好吃,也不是隨便什麼菜,他嘗一口就能知道大概做法。而是他自行研製了13道菜,每道菜食材都不需要太複雜,但能讓人讚不絕口。
沒辦法,當人在某個領域牛逼到一定程度,不管說些什麼,旁邊的人大概也只能不停的點頭符合。
就好像寧孑今天聽這位蘇師傅吹牛逼,也只能不停點頭一樣。
比如蘇師傅還因為戈東樹一句,退休怎麼這麼早,大談特談了他申請退休,申請了三年才批下來,不是帶會了幾個徒弟,組織都還不肯放他走,云云……
當然,真要說蘇師傅願意專門端張凳子,把時間浪費在這裡跟一桌陌生顧客吹牛逼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大概還是因為寧孑。
畢竟人家來的時候也就端了杯自釀的米酒,看樣子是打算敬戈東樹一杯就直接走人的。結果聽到戈東樹將寧孑介紹給他之後,這才喚來小徒弟,坐到了桌上,跟眾人開始吹起各種曾經的經歷。
只聽這位蘇師傅曾經的任職經歷,大概就知道他的訊息肯定很靈通。想想看吧,這沒有牌子的小飯館,攏共就三個包廂,一個大包,一個小包。能來吃飯的人大都會跟這位蘇師傅聊幾句。
這大概就是人的名樹的影吧,是英雄則惜英雄……
即便將這些都當故事聽,也是件挺賞心悅目的事情。
……
“……總之啊,我這輩子也沒啥成就,但要說到做菜這件事兒,那我蘇博然活了六十三年,還真沒服過誰!”
當蘇師傅一臉驕傲的做完總結之後,路小雅跟寧雨霖兩人同時鼓起掌來了。
顯然這兩個丫頭是真的吃貨,起碼在吃這件事上有著共同語言。
寧孑瞥了眼兩個年輕小女生,然後便在老蘇走進包廂後,第一次開口道:“蘇師傅,我們燕北體大建了一座寧園,未來主要功能就是舉辦各種大型的學術會議。我想請您去負責寧園的食堂,您有什麼要求儘快提。”
這要求提的極為簡單粗暴,顯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雖然這老人做飯的確很好吃,但大家想的無非是以後能多來吃幾次便好了,沒人想的這麼奔放,直接把人請到體大去……
但聽到寧孑這句話之後,路小雅跟寧雨霖兩個小女生眼睛裡是真的放出了期待的光。
今天這一餐出過之後,再吃食堂的飯菜雖然不至於說味同嚼蠟,完全無法下嚥,但美食這種東西,誰不愛呢?
更別提按照這位蘇師傅的說法,他可是會做數百種菜,今天這才嚐了十道菜,華夏還有那麼多菜系,總得都嚐嚐才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