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石崑玉的後人堅稱,他當年絕對是在清醒狀態,在《檄文》上籤下的大名。
但官方史書上的正式記載,和葛成的回憶錄《工人萬歲》中都說,石崑玉看完這份平易近人的《為石崑玉檄暴君文》,當場就昏了過去。
然後是‘葛賢’持其腕,簽下了他的名字。
因為這份珍貴的反帝革命檄文,後來一直保留在國家檔案館中。在保密期過後,公眾得以觀其真容。那歪歪扭扭的落款,似乎佐證了後一種說法。
但無論如何,在萬曆十八年冬月初七這天,蘇州首先宣佈起義!
很快,臨近的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也相繼發生了工人暴動,府縣老爺們也很配合的宣佈起義!
然後是徽州、太平、安慶、池州、寧國……
浙江那邊,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台州、溫州、金華等府也相繼宣佈起義。
眼看大勢難違,浙江巡撫唐鶴徵也‘只好’宣佈浙江全省和平起義……
整個江浙唯一不和平,果然是應天府。
南京城畢竟是大明陪都,有六部衙門,有大軍駐守,還有守備太監,甚至還有南京東廠,著實算一塊硬骨頭。
所以在組織工人暴動時,趙昊指示米娃,金陵這邊可以先暫緩。待整個江南傳檄而定,集團大軍壓境,那時再發動不遲。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南京守備太監張貴見江南各府紛紛舉旗造反,居然下令城門緊閉,金陵戒嚴!
同時又派南京東廠,查封了江南日報南京分社,和遍佈全城的發行點。妄想阻止那篇《為石崑玉檄暴君文》,還有各府相繼起義的訊息,在民間散佈。
他又派人將幾位江南集團的高管,和織工行會的骨幹分子,抓到守備衙門關起來,企圖透過這種方式阻止織工暴動。
然而張公公的行為適得其反了——織工們得知首領被抓,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西皇城根兒南北街,想要衝進西安門救人!
因為南京皇宮是外皇城內宮城的回字形結構。守備府和南京東廠,還有內宮諸監諸庫,羽林左右衛都駐紮在皇城內,拱衛著已經一百六十年沒有主人的紫禁城。
所以守衛皇城的羽林軍把城門一關,織工們就只能面對高高的皇城牆望而興嘆了。
所以張公公才在有恃無恐之下,居然還妄想掌控金陵城的局面。實屬不智!
不過現在也只能寄希望於那些織工能在雄偉的皇城前知難而退了。
~~
然而張公公根本不明白南京百姓的心理。
他們怎麼能落後蘇州呢?
雖然首義之功搶不到了,但還可以打響起義第一槍!開出起義第一炮嘛!
“到皇城去!”
“到西安門去!”
萬曆十八年冬月十四日清晨,在一夜的奔走相告後,憤怒的南京市民,從秦淮河,從鐘鼓樓,從蔡家巷,從小倉山,從玄武湖,從金川河……從四面八方潮水般湧向了南皇城。
當然,南京父老一直堅稱那是皇城。
而且跟蘇州城不一樣,南京外城實在是太大了,幾乎所有南京百姓都居住在城郭內,所以張公公之前關閉城門的命令,等於關了個寂寞……
到了當天上午,幾十萬南京爺們兒包圍了皇城。
他們有的拿著火槍,有的握著短刀,有的手舉長矛,憤怒的要求放人。當然也少不了問候一下守備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