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潘家園,還沒有什麼古玩市場,就是三三兩兩的舊貨商人,在這裡自發的形成了一個買賣集市。
像這樣的集市在大京城也不止一家,各有各的特色,直到後來才大多彙集到了這裡。
因為潘家園以前叫“潘家窯”,這地兒有很多燒磚窯挖土造成的大土堆和大水坑,
很多人本著“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就圍繞著大土堆練攤,站在土堆頂上放哨,萬一有便衣紅袖箍來了,撒丫子也好跑路。
所以有人也把這裡叫勁松土坡兒。
既然隨時準備跑路,那麼這會兒的潘家園就沒有太大的物件兒,以鼻菸壺、瓷器、字畫、木頭小件為主。
所以說十塊錢撿漏一張花梨木桌子,兩把檀木椅子的事情,在這裡還不是太好碰。
關大盛騎著腳踏車一路狂飆,帶著一身汗水趕到了潘家園,然後按照老宋說的位置,找到了那個攤位。
攤主是個二十啷噹的年輕人,帶著一副看誰都像看賊的眼神,謹慎之中又透著隱隱的精明。
而在他的攤子上,就擺著一套五彩花鳥壺。
關大盛跟著老爹耳濡目染,多少懂得古董裡面的門道,所以他先是在附近的幾個攤子上挑揀了一番,然後才看似隨意的溜噠到了年輕人的攤子上。
他拿起一個茶碗兒,一邊眯著眼睛細細的瞅,一邊吊兒郎當的道:“你這套仿明的花鳥壺,幾個錢兒啊?”
攤主瞥了關大盛一眼,不鹹不淡的道:“我這兒沒有仿明的壺,就一套明官窯的壺,您要找仿的請去別的地兒。”
“明代官窯的壺?哎呦喂,那您祖上可得正三品。”
關大盛嘴上譏笑,手上卻連續拿起茶碗、茶壺細看,心裡是越來越驚訝。
這套壺,跟自己家的那套,是真的很像、很像,細節上多少有些出入,但要不是他對自家的那套壺特別熟悉,是看不出來的。
而且這也正符合了手工藝品“獨一無二”的特點。
手工藝品,是不會出現一模一樣的情況的,一模一樣的是工業品。
年輕的攤主看著力圖裝出“頑主”氣場的關大盛,懶得再跟他廢話,直接擺擺手道:“一千塊不還價,你嫌貴就去別家看看吧!”
“哼,要真的是明代官窯的五彩花鳥壺,一千塊還真是值了,但它要是假的呢?那你不是害人嗎?”
年輕的攤主一把從關大盛手裡搶過茶碗,滿臉不耐的道:“想買假的去西邊的攤子,別來我這裡找茬。”
“哈哈哈~,”
旁邊的攤主笑了,對著關大盛解釋道:“不用去西邊,兄弟你來瞅瞅我這個,正宗的唐三彩,八十塊錢一對兒,還送您個黃花梨的盒子。”
“你那盒子黃檀木的,蒙誰呢!”
關大盛罵咧咧的離開了攤子,然後在周圍轉了一圈。
他發現整個市場上就沒幾件大幾千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百八十塊,多了幾百塊,就是幾樣明顯是出土的玩意兒,也才要價一兩千塊。
他家的那套明代官窯壺,難道真值不了那麼多錢?
【不對,這是樁生意,這是個機會。】
關大盛忽然靈光一閃,腦子裡頓時有了“倒買倒賣”的念頭。
同樣一件東西,碰到真心喜歡的人,可是能賣出好幾倍的價錢。
【可這本錢哪裡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