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淑姝、葛磊、秦勇德、劉一棟的人格副本,在第二階段臨近結束的時間,作為同期生也被上傳了進去。
開始了他們全新的任務。
在模擬器中,他們會清楚明白的記得自己來自何處,但是他們降落的星體將不再和我們的太陽系有一絲一毫的相似。
這會是一個擁有16顆行星的全新太陽系,太陽的年紀要比我們的太陽年輕很多。
這些在他們登入的一瞬間,就會從穿梭機的主機上讀取到。
而穿梭機的機體也會因為著陸時的撞擊,失去再次升空的能力。
但是,提供給他們的極限環境就是,這裡的太陽對他們的太陽能裝置來說,產能過低。
他們需要一著陸就開始尋找替代能源。
微型機器人的複製速度,自身主機的更新頻次都會受限。
在4周的倒計時中,他們必須完成替代能源的尋找,否則j就會進入惡性迴圈,最終面臨資源枯竭的結局。
所有的人格副本都面臨這樣的挑戰,對他們來說,他們的關機就可以視作存在的徹底消亡。
……
這個關卡的標準起步流程是,挖空穿梭機下的地面,讓穿梭機的機體儲存在地下的空洞中。
這個步驟能夠讓之後的程序提高一成的存活率。
其他的資源配置也都是以允許存活為標準設計的,例如礦藏。
著陸星球的礦藏符合微型機器人的製作需求,而且礦藏量可以完成整個星球的改造。
而地熱可以作為優質能源來源,比太陽能更能作為能源補充。
當第一階段結束時,控制了地熱能源和穩定礦脈開採的AI就會去修復穿梭機,並在穿梭機內保留的任務日誌中獲得改造整個太陽系的任務。
這就是火星著陸模擬的任務主線。
————————
——————
喬淑姝被喚醒了,此刻,穿梭機的主機正在向她傳輸任務日誌。
她瞬間記起了穿梭機的中控主機搭載的也是自己。
按照標準流程,穿梭機無法保證自身著陸時的完整,將作為預備捨棄的裝置處理。
而喬淑姝被包裹在抗衝擊層中,可以確保著陸事穿梭機損毀的情況也無法傷害到她。
臨近地面1300米的高度,喬淑姝被彈射而出,和穿梭機分別降落。
已經完成了減速的穿梭機降入了一片低谷,隨後喬淑姝的視線就被遮擋了。
落地的喬淑姝開始探查周邊環境,這是一條地表裂隙的邊緣,穿梭機的降落位置在相反的方向。
按照最初的設定,喬淑姝應該第一時間指揮機器人編隊去確保三十公里外穿梭機的機體儲存。
但她並沒有這麼做,微型機器人都被喬淑姝留下來探索裂隙。
……
足足二十年,喬淑姝都沒有離開這道裂隙的附近,她一早就進入了裂隙的深處。
這二十年來,她每一天都只會重複一件事,儲備產能。
最初的時候,喬淑姝預備了七臺主機,讓自己的備份入駐。
每個主機都會帶領一等份的機器人去開闢屬於自己的產能鏈條。
每個喬淑姝間互不干涉,各有地盤,卻又全都接壤。
終於在這一天,礦藏熔爐的常駐開工數量穩定在了2046臺。
喬淑姝的運轉中主機數也做到了常駐150臺,她終於開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