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又像是在無意中裝了一個頑笑:“莫不是就是為了等我們明月吧,明月那孩子現在在家時還與我說一直都記得小時候大皇子表哥帶自己玩呢。卻不知她的大皇子表哥如今已經成了太子”一面說著,臨海長公主側掩衣袖,微微一笑:“我倒是瞧著兩個孩子郎才女貌的好不般配”
聽到臨海長公主的議論,太后心中就嗤之以鼻,心道,這個狐狸尾巴終於不能藏起來露了,還要“親上加親”嗎,他們看中的,只是太子妃的職位!
只不過宋玉綽和謝長安之事皇上皇后太后三人心生默契罷了,何況,作為宋玉綽和季明月,皇后並不怕太后讓二人之一成為側妃。逐亦不怕季明月忽然插上。
果然,皇太后聽到臨海長公主的一番話,然後先是打趣地看著宋玉綽,笑了笑:“哀家倒說鳳九殿下那般樣貌的你都看不中呢,原是心裡早有了女婿人選。只不湊巧,前些日子淵兒從邊疆回來後便去皇上那兒自請求了賜婚聖旨,只這幾日事兒太多皇上還未曾下達聖旨罷了”
玉萼想把宋玉綽還給他,季明月想要嫁給謝長安,逐玉萼和季明月,也算是半個聯盟。這兩個人都想把自己嫁回皇帝身邊,但最終卻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導致了結局截然不同的結果。上一次皇帝在御書房婉拒了玉萼請婚的理由,季明月亦早從玉萼口中得知,臨海長公主也很自然地明白。故而她在說出季明月與謝長安郎才女貌時便也就猜到了太后會這般說,逐早有對策
“這不是聖旨還未下達麼,所幸眾人也都還不知曉,就當沒有這個決定就是了。在這,明月那孩子的脾氣母后又不是不知,女兒也是怕明月嫁的遠了受委屈。若是她嫁進宮裡那就不一樣了,親舅母當婆婆,又有外祖母撐腰,女兒也放心些不是”
皇后和宋玉綽聽到臨海長公主這番翻話,都大怒,怎奈二人皆不宜張口辯駁,莫樂淵的心,再不會有這些蜿蜒的腸,還不知道怎麼辯駁,太后又想了想“親舅母做婆婆和外祖母的支援”這一句,心中還在盤算著把季明月和莫琛淵湊成對。
一時之間,臨海長公主的話語講完後竟然沒有人發出聲音。
此時,平郡王妃首先看著太后的臉,認定皇后面色實在不佳,在內心確認皇后的確不願意娶臨海長公主之女為媳婦之後,就裝作委屈地對皇后說了。
“因著臣妾在家時家裡只有臣妾一個女孩兒,母親便多偏疼了臣妾些,逐在府上臣妾曾與王爺商量過將來離姐兒大了就將她許配給臣妾孃家哥哥的兒子,誰知王爺竟是接著板了臉來訓斥臣妾日後定是那教子無方的敗兒慈母娘娘也知道,王爺平日裡是最最溫和的人,只這會子臣妾卻是不知哪裡做錯了,竟讓王爺這般訓斥”
說完平郡王妃也流下幾滴淚。
太后先怔,復再繼續回應,得知高平郡王妃的比喻,逐也板著臉斥責。
“可不怪燁兒那孩子訓斥你,著實是你太過糊塗。且不說若咱們莫家的女兒如何,只說若是再有這等和親的事兒,族裡沒有適齡的女子只離姐兒一個,難不成還要因著你捨不得就耽擱了兩國間的友好和平了不成?本宮也是做母親的,安陽這孩子本宮也是將她當做親生女兒對待的,若是這會子和親適齡女子中只有她一個,本宮即便是捨不得也不得不將她送去和親不是?身為莫家人莫家媳婦兒,身上便肩負著這些責任,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尚未完成。
太后這番一翻,表面上對平郡王妃進行了一番教育,其實卻是意有所向的臨海長公主。
太后本想著季明月和莫琛淵之間的事,此會子聽到太后如此說,心都跳了起來,細數莫家和親適齡女子尚未婚配或指婚者,算起來,卻也只剩下季明月與裕親王府上的麥琪郡主莫麥淵了。
“這幾日麥兒那孩子在忙些什麼,也不見她進宮來陪陪哀家,哀家還著實有些想她”
聽太后詢問莫麥淵的情況,女王眼皮一跳,微斂心事,笑逐顏開:“臣妾聽說皇嬸這幾日正在給麥姐兒相看人家呢,昨兒個剛帶著麥姐兒去正元寺求籤去了”
臨海長公主嗤之以鼻:“皇后剛剛還說咱們莫家女兒身上肩負著大任,這會子卻又說麥姐兒在相看人家,這莫不是規矩只是給一人定的不成?”
當聽到臨海長公主的聲音時,王后嘴角浮現出一絲嘲諷想開口辯駁,但被王后黝黑的面容打斷。
“吵什麼吵!多少年了還這樣!都是快當婆婆的人了,還這般呈口舌之快!”
皇后和臨海長公主頓時垂瞼,再也沒有開口。太后這才又說道:“君無戲言,況且那又是淵兒親求的,皇上也是答應了的,豈能說不做數就不做數的?”
臨海長公主就是知道皇后的性情,這不敢再造次了,只好垂下眼睛承認錯誤。
“兒臣一時糊塗”
太后卻看著自己一直愛著的女兒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