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詔書是用名貴的花綾紙和上谷墨所寫就,被高嶽這奮力一擲,砸在驛站牲口欄子下的泥地上,恰好其中匹飲水的驛馬又飆出泡熱乎乎的尿來,一下子將詔書弄得汙七八糟的。
整個場面氣氛安靜下來,高崇文、高固甚至明玄和尚都瞪著忽然生氣的員外郎,不明所以。
還在喘氣的高嶽,這才發覺自己的行為不對......
倒是郭小鳳走過去,波瀾不驚地撿起詔書,而後擦拭乾淨擺好,於是這個奇怪的動作就被遮掩過去。
而後身著緋衣的員外郎,揹著手,有些焦灼地在炎炎烈日下來回走著圈,也不和其他人搭話。
不行,不行,高崇文這兩千神策軍還算是有戰鬥力的,必須要駐屯在奉天城當中,不可以被皇帝給拉走,不然將來整個戰場上要失卻份有力籌碼。
如今得想出個辦法來。
良久,高嶽走回到驛站廳內,便要來紙和墨,接著就提起筆,一字一字地豎著寫起來。
這是他給京城皇帝的商量狀,稱在百里城內尚有數萬石的巡院米,可轉輸到京城的糧倉內,以供度支司補給前線,所以讓高崇文和這兩千神策軍暫時停留在奉天一段時間,我先回百里城組織人手,把這批米運到奉天,而後交割完畢後,再和高崇文將軍一起將其護送到京城中。
先拖延段時間再說吧,看看時局有什麼變化。
現在朝廷方的優勢已逐漸崩盤了,唉!
接過高嶽的奏章,那幾名遞鋪行禮後,便又策馬急急向東奔去......
奉天距離長安大約一百八十里路,快馬的話兩三日便可走個來回。
不得不說皇帝李適披閱奏章的效率還是極高的,第三天京城的驛馬再至奉天城。
皇帝給高嶽一個月時間辦好這事。
高嶽即刻邀明玄和尚、高固,還有韋馱天伴同自己回百里城,又請高崇文、郭小鳳領著隊伍暫時留在奉天城,不要走動。
滔滔的武亭川,高嶽拉著韁繩,騎著馬兒涉水而過,飛濺的水花沾溼了他的衣襟,他的心情簡直比飛奔的馬還要迫切。
百里城的廨門前,高嶽剛汗流浹背地下馬來,芝蕙就迎上來,“這裡有西川的信件!”
“誰送來的?”高嶽大愕,用手背不斷擦著額頭,問到。
“可多了,最早是鄭郎君送來的,主母便用小刀裁開來看了下,才知是不得了的事——後來三兄您岳父留在西川的諸軍將,也交相有信件送至。”
高嶽將鞭梢拋給韋馱天,而後將芝蕙遞來的數封信取出來,就在公廨庭院內的那棵棠梨樹的陰涼下,邊看邊讀,讀著讀著臉色不由得大變。
“李希烈居然西進,打破武關,直逼商於來了......”
這和原本的劇本不太一樣啊!這李希烈是受了什麼刺激,或者得了什麼人的影響,居然走出如此舉動來,可不得不說,這招太狠辣了。
李希烈的進軍非常迅速,哥舒曜、劉德信、李勉等朝廷方將領還以為他會盯著汴水的漕運做文章,沒反應過來,誰知他已經踏破了武關,深入到了和京兆府毗鄰的商州地界,而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此刻還按照朝廷原本部署,領著主力隊伍屯在和襄陽城靠著的谷城呢,在其轄區內地的佈防是非常薄弱的,正好利於李希烈避實擊虛。
這時候李希烈的淮寧叛軍,距離長安城不過二百幾十裡的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