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你等等朕,在天上等等朕,我們一起投胎,再做個青梅竹馬的一對吧。”帝王深吸一口氣,最後回望一眼鳳閣裡的一切,然後轉身離開。
痴情的男人有一百種理由,在失去愛人後,無法活下去。
梁山伯祝英臺的千古絕唱,帝王很羨慕。他若也只是個普通百姓,他也會隨小南而去,人生不過如此,失去摯愛,活著,到底總是會覺得沒滋沒味。
但帝王是帝王,他不是梁山伯,一個小小家庭,一個普通男子,一個肩上沒有什麼擔子的男人而已。說死就能死,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國還是國,天下還是天下,不會因他的死有任何影響。
但是帝王不行,帝王一死,朝廷震動,天下震動。
朝廷裡或許會跳出來很多爭權奪利的人,那些如狼似虎的別國,或許會活泛起很多心思上來。
趙家動盪,愧對祖宗,天下動盪,愧對祖宗。
趙家丟掉江山,愧對祖宗,被他國甚至是蠻夷之邦奪了天下,更是愧對祖宗,大大的丟祖宗的臉。
這一切種種,都註定了帝王不管多麼摯愛的人死了,他也得好好的活下去,而且,為了死去的人,他要活的更好。
只有這樣,他才對得起死去的人啊。
但是道理是這樣,但真做起來就難了。前朝有位姓王的大儒曾說過,知行合一,只知而不行,並不是真正的知道。只有去做了,才能算是真正的知道。
帝王讀書甚多,當然是學習過這個大儒的這個說法。
而他不想做只知不行的假知道者。
所以他必須要轉移注意力,想辦法不讓自己沉迷於這種不好的情緒中。
於是帝王就來到了火器研究局。
曾經的這裡,每到過年時,都非比尋常的熱鬧,但如今,這裡寂然無聲,正月十五都沒到,很多工人就來上班了。
帝王在裡面走著,所有的一切井然有序。畫圖,研究,實驗,按部就班。
李通今日正好在,見帝王來了,眾人跪下行禮後,便繼續各忙各的了。
李通走上前道:“皇上,大將軍有信給陛下。”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呈上。
帝王接過開啟來看。
片刻之後,帝王笑了笑,道:“老李有心了,回頭我要賞他個幾兩銀子。”
李通不敢搭話。他能說什麼?難道說皇上你也太摳了,賞個幾萬兩銀子還差不多嗎?
李通是這裡的領頭人,大將軍明確跟帝王說過,李通在這裡就代表他李戎生。所以皇上相信李通,跟李通說了些跟火器有關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是絕密的,但帝王說來毫不藏掖。
李戎生說這個人能信,他作為帝王就信。
這就是交情。
而事實也證明,若沒有李戎生,那大宋稱霸天下的時日,恐怕就要往後移幾年了。
君王臣子的典範,和誠帝和大將軍李戎生,這對君臣必然是能進史冊的。
當然了,這一君一臣都還年輕,以後會不會出現什麼變故也是不一定的。指不定什麼時候李大將軍就被打入監牢,就此不得翻身了。
但是現在,這些年,帝王對於李戎生的信任,放眼整座朝堂也是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