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狀師最近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
因為很多縣令,為官一任,雖然沒貪汙受賄,但是什麼都不做,甚至因為自己的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導致地方上很多問題錯過最佳處理時機,從而變的更嚴重,百姓們的生活變的更加難以為繼。
而另外一些官員,雖然貪汙受賄,但卻真真切切做了些利國利民之事。
前一種官員,不敢貪腐,但也只想混日子。後一種官員,可能是收了黑錢心中愧疚,所以補償百姓一些。
從實際情況來說,後一種官員更有利於百姓。
但從道義上來講,後一種官員畢竟貪腐了,前一種官員畢竟沒有做違法之事。
那麼,到底誰對誰錯呢?
劉狀師不能確定,因為他心中是搖擺的。
但是李萱兒解釋道:“曹縣尊這種官員,官府中大有人在,貪汙受賄,另外還做點政績。劉狀師,作為百姓,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為民做主的好官。這個好官,一定要好在根子上,如果根子上是歪的,那他做的好事,是無濟於事的。為什麼說這種官員一定要抓出來嚴懲?因為這種官員做的是一種錯誤的示範。如果這種官員竟然成了常態,那咱們大宋也就完了。若官員都這麼去幹,主要任務是謀私利,副業才是為百姓做事,那麼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況且,你所言的那種尸位素餐之官員,其本身在其位卻不做事,本身就是違法的!”
劉狀師道:“也就是說,最壞的是曹縣尊這種人起了壞示範,所以必抓?”
李萱兒道:“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因果關係。你糾結的、想不明白的點在於,曹縣尊真的做了不少利於百姓的事,除了跟鐵頭幫合作這事以外,他是個好官能官,對吧?但是要搞清楚,縣尊有能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並不是來源於他貪汙。很多人會搞錯一個因果關係,居然有人認為,有貪心才有能力,有貪心才有動力。其實大錯特錯,古往今來,多少兩袖清風真正為民做主的好官,正是因為能控制自己的貪心和私慾,才願意為百姓謀福祉,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為民做主。”
劉狀師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這回連應勝和於厚都聽明白了。貪汙受賄就是犯了法,跟為民做事是兩碼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貪贓枉法的官吏中,更多的還是什麼都不為百姓做。而且,若任其發展下去,到最後,極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人一同朝李萱兒拱手道謝。
李萱兒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其實他自己只是聽陳樂天略微提過一些關於官員治理的問題。
她只是稍微略知一二,甚至可以說她也不甚太懂。
但她善於思考,更不怕說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所以她就不謙虛的說了。
倒是沒想到,所講出來的東西還算有理有據。
另一邊,縣尊和指揮使大人帶著兵,終於休息的差不多了。
即將踏上最後二十里路。
在上路前,指揮使大人給所有鄉勇講了一番話。
大概內容是,這一次跟以往是不同的,以往我們官兵所到之處,鐵頭幫匪眾都是望風而逃,就算有敢死隊,那也只是阻攔我們追擊,並不是要跟咱們打。但是這次完全不同了,我們如天降神兵般來到了鐵頭幫的營寨前,因為我們有地圖,有明確的位置圖,所以我們能來的這麼快。
在鐵頭幫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能達到營寨前。
所以,現在的鐵頭幫已經成了籠中困獸。咱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圍殲,全殲與此。
因為他們已無路可逃。久久看書
但是,正因為無路可逃,所以他們也就無路可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