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蓋州衛、清河為界,整個南方,盡在李元慶和陳忠的掌控之中!
皇太極倒是想拿下來,但遼南三衛都臨海,海路便捷,關鍵是遼南經過了多場戰爭,人丁早已經很是稀薄,所有的人口,基本全是圍繞著蓋州、復州這種堅城,長生營的火力又極為兇猛,便是後金主力,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拿下來。
反之,若萬一拖上個幾天,把李元慶長生營的主力招惹過來,那可就是沒吃上狐狸肉,還惹了一身騷了!
對此時的皇太極而言,這可絕非是明智之選!
如此,最好的選擇,當要屬東線了。
與李元慶相比,毛文龍顯然更不守規矩。
毛文龍甚至已經不是‘不守規矩’了,簡直是神出鬼沒,後金哪裡疼,他保準出現在哪裡。
甚至,就算人未至,各種情報機構所產生的混亂,投毒,蠱惑,拉攏,策反,也足夠皇太極喝一壺了。
最關鍵的,與李元慶相比,毛文龍東江本部的火力,顯然不是那麼變態,後金軍主力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依然可以佔據足夠的主動權。
若是能剿滅毛文龍,順帶著再在朝~鮮再做上一票,皇太極初登大寶的危機,那便完全可以化解了。
歷史上,皇太極也正是這麼做的,圍剿毛文龍不成之後,他直接兵發漢城,賺了個瓢滿缽滿。
思慮之間,李元慶給陳忠的信已經寫完。
信的內容很簡單。
原定於正月二十的兩部聯合操演不變,但操演的位置,卻是由復州,換成了鐵山!
李元慶將會派三千人以上的兵力,先行前往鐵山,希望陳忠部屆時可以按時匯合。
吹乾了筆墨,令親兵用八百里加急,給陳忠送過去,李元慶緩緩吐出了一口濁氣,這才終於有時間,來享用他的兩隻小黃鸝。
…………
接下來幾天,李元慶頻繁出現在長生島各處軍營,一是鼓舞軍心,掌控人心,二~,則是親自督促換防。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只要是軍隊,出現山頭,那幾乎是不可避免之事。
太祖當年便曾言:“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我人民軍況且如此,更不要提此時李元慶的封建軍隊了。
出現山頭,的確不利於部隊內部的穩定,但並非就不可控制,關鍵還是要如何引導!
這幾年下來,李元慶在這方面,也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和手段。
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換防!
基層士兵,全部打亂編制,重新換防。
長生營的骨架,皆是李元慶當年逃出鎮江後,那幫身經百戰的親衛精髓,加之這麼多年的不斷進步、演變,現在長生營的將士們,皆是職業軍人,在各人軍事素養上,沒有太多問題!
換防,只不過是換了長官,換了同伴,但骨架卻是沒有換。
加之長生營人數本就不多,尤其是老兵之間,就算是不認識,起碼也能混個臉熟。
在磨合方面,也並沒有太多障礙。
加之換防後,各部軍官也要及時掌控麾下士兵,畢竟要加大操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