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東西,是他死記硬背下來的,他自己也不太懂,但他學得確實極為紮實。
墨畫對鄭方刮目相看。
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師。
謙虛好學,多看多問,總歸是有收穫的。
墨畫滿載而歸,就開始興沖沖地琢磨起“解封”的事來。
斷金門的斷金玉簡,表面空白,如同雲霧遮蓋,但仔細看時,又有細密的磁墨斑點。
這便是“加封”。
而明白原理後,想辦法找到“封紋”,進行解封,也就有了思路。
方法也很簡單。
這兩枚玉簡,都是舊的,蔣老大平日也肯定時常查閱。
查閱之時,他必然會以“封紋”解封。
只要解封,就必然會留下磁流的痕跡。
這種痕跡,其他修士或許看不到,但墨畫憑藉天機融合的演算法,是能窺測到一些蛛絲馬跡的。
窺測到磁流,也就是次生雷流的痕跡。
然後再根據經驗,將次生雷流,初步簡化為次雷紋。
但這道次雷紋,是墨畫自己簡化的,未必精準。
墨畫還要從自己歸納過的“次雷紋庫”中,圈定一些類似的次雷紋,一一列舉嘗試……
二品的次雷紋,都是在同一範疇中。
上百道次雷紋,總歸會有一道“次雷紋”,會是解封斷金玉簡的“封紋”。
沒有也無所謂,只要確定範疇,自己摸索著加點變化,再一一嘗試就行。
而次雷紋,不完全算作陣紋,沒有規範,其實也並非完全精準。
只要大概脈絡相同,其實就差不多可以用作“封紋”了。
就像兩把鑰匙,即便有些差異,也是可以開鎖的。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推衍的過程,不能在識海的道碑上做。
只能在現實中,嘗試詭算和衍算的融合。
因此墨畫只能小心翼翼,一點點嘗試,避免以詭算增幅衍算之時,識海負荷過重,神識產生裂紋……
數日之後,墨畫透過融合演算法,感知到了次雷流的痕跡。
墨畫花了半天時間,將這些次雷流,初步簡化為“次雷紋”。
之後墨畫又耗費兩日,從自己的次雷紋玉簡中,找出了幾道相“雷同”的次雷紋。
墨畫將這些“次雷紋”,當做“封紋”,一一嘗試著,去解封斷金玉簡。
結果還算順利。
在嘗試了十多遍之後,墨畫聽到輕微的“呲溜”一聲,似乎有微弱的雷流湧動,磁流感應流轉。
與此同時,斷金玉簡中,雲消霧散。
玉簡之上,用來加封的不定磁紋,一一變幻消退,露出了玉簡抬頭之上的五個鎏金大字:
“斷金御劍訣!”
 本章完